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1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指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備、怪罪。如:「他常因辦事不力,而受老闆指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詰問。如:「責問」、「責備」、「指責」。《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指紋」、「食指大動」。
用手指頭直比。如:「指鹿為馬」、「牧童遙指杏花村」。
朝向、對著。如:「時針正指著十二點。」、「請你不要用槍指著我的頭。」
點出。如:「指點」、「指明」、「指教」。
希望。如:「指望」。
直立起來。如:「令人髮指」。
斥責。如:「千夫所指,無病而死。」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如:「你對我的指控簡直是無的放矢,含血噴人。」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美男子,生卒年不詳。 (3) 私:偏愛。 (4) 蔽:受蒙蔽、受隱瞞欺騙。 (5) 刺:當面指責過失。 (6)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戰國七雄之一,後與齊、楚、韓、趙、魏為秦所滅。 (7) 趙:戰國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8) 韓:戰國七雄之一,戰國時晉大夫韓氏與趙、魏分晉,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 (9) 魏: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 (10)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予取予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葬後,申侯依從他的交代,趕緊逃到鄭國去,並且頗受鄭厲公的寵愛。在這段記載中,有兩句話是楚文王對申侯的指責:「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本是指申侯貪得無厭,不斷向文王索求財物,後來「予取予求」被用來比喻任意取求,需索無度。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初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世用以比喻首創惡例的人。《鏡花緣》第七九回:「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個『托』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來從他求學,後來才被德宗召為諫議大夫。韓愈就在文章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與權勢而作官,而是憂慮時局的...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由正當,措詞嚴厲。如:「這番義正辭嚴的指責,令他無言以對。」也作「義正詞嚴」。
米珠薪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帝一般,一面難求。您今天要我留下,難道要我吃玉石,燒桂木,並且靠著那些鬼以見您一面嗎?」蘇秦此話是指責楚王對他不夠尊重,並以「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說楚國的物價過於昂貴,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後來「食」多作「米」,「玉」多作「珠」,「米珠薪桂」這句成語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物價昂貴。出現「米珠薪桂」的書證如明.錢子正〈有弟久不見〉詩:「有弟久不見,米珠薪桂秋。」又如清代蒲松齡的小說《醒世姻緣傳》第五四回:「及至到了京師,這米珠薪桂之地,數米秤柴,還怕支持不起。」句中便是以「米珠薪桂」比喻京師的物價極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