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導     
瀏覽人次:723 收藏人次:0
根據已知的定義或觀念,經過邏輯的推判而引導出結論的過程。
推理;推論;推導     
瀏覽人次:131 收藏人次:0
根據已知之知識與條件,逐步分析導引出之結論。
    
瀏覽人次:11458 收藏人次:3210001
用手將物件往前移。如:「推車」、「推開」、「推門」。
找藉口回絕或躲避。如:「推托」、「推卸」、「推辭」、「推三阻四」。
擴展、使事情進行。如:「推行」、「推展」、「推動」、「推銷」、「推廣」。
依例演算、探究。如:「推求」、「類推」、「推算」、「推論」。
選出。如:「公推」、「推選」、「推舉」、「推派」。
尊崇、讚許。如:「推崇」、「推許」。
除去。如:「推陳出新」。
    
瀏覽人次:9759 收藏人次:3722259
引領。如:「引導」、「導向」、「教導」、「指導」、「導航」、「嚮導」。
啟發。如:「開導」。
傳送、接通的。如:「導電」、「導管」、「導火線」。
有開啟、引領作用的。如:「導言」、「導論」。
導師:在一個班級中,指導學生讀書和做人處事的老師。
導演:指導電影拍攝或排演戲劇的人。
古典制約     
瀏覽人次:13281 收藏人次:494952
老鼠 (CS) => 恐懼 (CR) 以古典制約理論為基礎的行為治療心理學以古典制約理論為基礎推導出了多種心理治療理論, 包括了厭惡療法、系統脫敏感療法、氾濫療法、爆炸療法。其中氾濫療法和爆炸療法被用來使個體對事物產生焦慮,並因為潛在的危險而受到道德爭議。古典制約可以短期使用,與人道的治療不一樣的是,花較少治療者的時間和被治療者的努力,這些療法最後可以使人對某些事物感到厭惡,也可以使人減少對某些事物的厭惡。 厭惡療法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又稱懲罰法,利用某些非制約刺激(如反胃、嘔吐),以古典制...
經驗主義     
瀏覽人次:7950 收藏人次:760346
經驗主義(英語:lang|en|Empiricism)又作經驗論,通常指相信現代科學方法,認為理論應建立於對於事物的觀察,而不是直覺或迷信。意即通過實驗研究而後進行理論推導優於單純的邏輯推理。與經驗主義相對的是歐洲的理性主義。代表人物是笛卡爾,根據理性主義的說法,哲學應經由思考和演繹推理而得出結論。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有亞裡斯多德、托馬斯·阿奎納、托馬斯·霍布斯、弗蘭西斯·培根、約翰·洛克、喬治·貝克萊和大衛·休謨。 與科學的關系 經驗主義是邏輯實證主義(邏輯經驗主義)的前身。直到今天,經驗主義的方法還在影響自然科學,是...
紮根理論     
瀏覽人次:6883 收藏人次:0
並持續修正理論模型,直至理論飽和為止。)、形成理論飽和。文獻比較:導出的理論與既存的文獻作比較(如果推導出來的理論和文獻有些衝突,這樣比較修正,有助於提升整體研究構想的改進,進而提升內在效度;若是和文獻符合,這樣的比較則也助於研究發現普遍化的推論,而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  但Conard(1978)和Lichtman(2010)在文獻探討的步驟則有不同看法,其認為文獻會影響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意識,所以並不建議在一開始就閱讀文獻。 關鍵字中文:紮根理論、編碼、質性研究英文:Grounded theory 參考文獻Pandi...
推理     
瀏覽人次:3239 收藏人次:0
=c,或者當a>b且b>c,則a>c,透過上述兩例子可看出,前提是運用相同的關係來推導出結論,因此此類則具有遞移性。另外在兄弟、祖先、上司等等也可運用遞移性的原理,來做出線性推理,但相對的並非適用於任何關係上,例如敵人、父親、喜歡等則並非適用線性推理,舉例而言,當A喜歡B而B喜歡C時,我們並不能推理出A即喜歡C,因此在做線性推理時,主體物的選擇則需考慮是否適用。(註2) 條件推理(conditional reasoning)條件推理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分別為兩個前提以及一個結論,而兩個前提則細分為如P則Q...
梯形教學     
瀏覽人次:1335 收藏人次:0
的三角形底邊,因此下底乘以高除以2恰好為兩塊三角型面積,以及中間矩形的一半,因此將上述綜合之後,即可推導出梯形面積的公式原由。(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梯形教學英文關鍵字:Trapezoid teaching 參考資料註1蔡秉樺/著。促進理解的認知學習:國小數學學習地圖,2007年初版,頁470~472。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註2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材教法,2005年初版,頁678~680。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教學     
瀏覽人次:815 收藏人次:0
今天、昨天、後天接統稱為一日,或者幾月幾號一個固定的日期,也代表在陳述一日。了解日的定義後,可由日去推導月份,其關係為1個月相當於30或者31天,而在此過程中,老師可教導如何數出30與31天,如數手指頭中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值得注意的是,七八月份皆為大,即皆有31天,學生容易忽略此部分,是老師可多加提醒的,以及二月分只有28天,是學生較不易理解之處,另外也可補充一月與十二月皆為大,可讓學生檢驗自己是否正確。最後則進入到年的部分,一年等於12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