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91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收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下、接受。《水滸傳》第八三回:「原無老小者,給付本人,自行收受。」《平妖傳》第二五回:「仙人言稱是本州之神,與小人酒食吃了,又將此物出來,叫小人付與州官收受,不許漏泄天機。」
知覺;感覺收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學名詞。一般容易將知覺和感覺同義使用。例如聲音是由內耳纖毛細胞,引起興奮經由聽神經傳達到大腦聽覺區,可以聽到聲音是為感覺。能辨別何種聲音或聲音的質與量,此種大腦皮層作用則為知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得、納入。如:「接受」、「受人之託」、「受之有愧」。
被、遭遇。如:「受寒」、「受挫」、「受害」、「受苦受難」。
容忍、忍耐。如:「忍受」、「承受」、「受不了」。
適合,表示好的意思。如:「受用無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外向內聚合。如:「收集」、「收發」、「收攏」、「傷口已經收口了。」
採割成熟的農作物。如:「收割」、「秋收冬藏」。
藏、存放。如:「把衣服收起來。」、「把貴重的物品收好。」
接受、容受。如:「收禮」、「收容」、「收留」、「收入」、「收復」。
結束、停止。如:「收工」、「收場」、「收尾」。
約束、控制。如:「收心」、「收不住腳」。
拘押、捉捕。如:「收押」、「收捕」、「收妖降魔」。
整理、清理。如:「客廳好髒亂,趕快收一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耳朵收受聲音。如:「聆聽」、「聽音樂」、「傾聽」。《禮記.檀弓下》:「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寶劍,他說還沒有。孟嘗君不但要他趕快去把寶劍收下,還在門板上寫下:「能使我揚名、阻止我犯錯,縱然私下收受寶物的人,都請快來進諫。」  除了《戰國策》之外,時間較早的《左傳》已有「舉趾高」的說法。《左傳.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說的是:鬥伯比覺得莫敖走路時腳抬得很高,顯得很驕傲,必定會失敗。不過,在《戰國策》中,除了「舉足之高」的用法又接以「志之揚」,語義較完整。後來「趾高氣揚」這個成語應該就是從《戰國策》演變而出,用於形容人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賄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行賄的財物。[例]他因收受賄賂而入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裡面的。與「外」相對。如:「內部」、「內科」、「室內」、「內衣」、「國內」、「內在美」。
隱藏的、暗中的。如:「內情」、「內定」。
稱自己的妻子或妻方的親屬。如:「內人」、「內兄」、「內親」、「內姪」、「賢內助」。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來為官,李固希望梁商能夠先端正朝廷風氣,於是又上書說道:「安帝在位的時侯,任用外戚小人,他們公開地收受賄賂,任用人才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天下才會紛擾不已,路上都充滿了百姓抱怨的聲音。希望將軍能夠以天下為憂,崇尚儉省,用人唯才,才是救國之道。」但是梁商卻沒有接納李固的建議。這段話的原文「天下紛然,怨聲滿道」,後來演變出「怨聲載道」這句成語,用來形容群眾普遍的怨恨和不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