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8.7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效度是指概念定義(conceptual definition)及操作化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間是否契合。因此,當我們說一個指標有效度時,我們是在特定目的及定義的情況下做此判斷。同樣的指標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下,可能有不同的效度。測量的效度比信度難達到。因為構念是抽象的,而...
效標關聯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目錄1 涵義2 特性3 種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涵義效標關聯效度是指一個測驗的分數與外在效標之間的相關程度。它是以經驗性的方法分析測驗分數與外在效標的關係,因此,效標關聯效度又稱為統計效度,或經驗
建構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建構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夠測量某一個理論的建構程度。在心理學上常使用建構的例子,例如:學業性向、機械理解、語文流暢、焦慮、內向外向、動機智力、情緒穩定等等,都是心理學理論的構念或假設性的概念。建構是心理學者為了分析或解釋人類的內外在行為,對個人行為特質的一種假設,然後由受測者對測驗工具所作的行為反應,據以推測其是否具有這些特質。建構效度
內在效度的威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實驗研究中,研究者對於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是否能歸因於實驗介入的把握程度,稱為內在效度。在實驗設計中,尤其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經常可能存在著很多外在的因素(即變項)影響著所獲得的實驗結果,這些外在的因素,即稱為內在效度的威脅。
  在實驗設計中存在著下列幾種內在效度的威脅。(1)同時存在的事件(history):在實驗設計中,與實驗介入效果同時存在的外在因素,而且此因素亦可能影響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我們稱此因素為同時存在的事件。(2)選擇性偏差(selection biases):在實驗設計中,當受試者未經由隨機的方式(如隨機抽樣或分配)...
內容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目錄1 意義2 判斷方法3 應用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意義內容效度是指測驗的題目能夠測量其所欲測量內容的程度。內容效度的建立,宜先從教材範圍選擇適當的題材來編製題目。通常採用邏輯的分析方法,並且判斷每個測驗題目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如果測驗題目與教學目標相互符合,同時測驗題目對教材內容具有代表性,則該測驗具有高度的內容
同時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效度是效標關聯效度之一,指示測驗分數與當前的效標資料之間的相關程度,用以了解某測驗是否能真正測量該測驗所欲測量的心理特質。這種效度常用的效標資料,包括在校學業成績、教師評定的等第、其他同性質測驗的結果等。如編製一套國小數學成就測驗,為考驗其同時效度,乃從該測驗適用的對象中,隨機抽取學生樣本接受測驗,並蒐集他們在校的數學成績作為效標,然後計算這些學生的測驗分數與數學成績的相關係數,若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即表示測驗結果確能反映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成就程度。因為效標和測驗分數是在同一時段中獲得的,所以其相關係數即代表該數學成就測驗的同時效度。同時效度通常與心理特質的評估及診斷有關,大部分測...
外在效度的威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實驗研究中,研究者對於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是否能夠推論或應用到不同的受試者、情境、場所或方法等的把握程度,即稱為外在效度。在實驗設計中,尤其準實驗設計,也經常可能存在著很多外在的因素影響著實驗結果的可推論性(generalizability)或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這些外在的因素,就是所謂的外在效度的威脅。
  在實驗設計中存在著下列幾種外在效度的威脅:(1)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在實驗設計中,研究者可能為了方便而沒採取隨機的方式來選擇受試者,尤其在準實驗設計中更常見,然而根據這種方式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是不可以推論到目標或實際母群...
效度係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度係數」是一個數量化的指標,代表一個測驗能正確測量到它所要測量的特質或功能之程度。效度係數高表示該測驗能達到所要測量的目標多,也就是能依據測驗的分數有效地預測或推論個體的某項特質。
  效度係數可從測驗的分數和外在效標的分數計算而得;一般適用積差相關來求,稱為效標關聯效度。分為兩大類型:一是同時效度,即計算測驗分數和當前取得的效標之相關,如考驗新編職業測驗之同時效度,可同時施測於一群工廠工作之員工,並蒐集他們的工作績效,求其相關即得。二是預測效度,即計算測驗分數和實施測驗經過一段時間後所取得的效標之相關,如考驗上述新編職業測驗的預測效度,先將此測驗施測於一群應徵者,等到他們在...
表面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效度」係指受測者與測驗結果的使用者及一般社會大眾對於該測驗的試題和形式等所做的主觀判斷,判斷此一測驗能否達成其所宣稱的目的。一個具有高表面效度的測驗比低表面效度的測驗更能贏得受測者的合作及提高作答意願,並使得分低者減少對測驗公平性的抱怨,也更能使得一些決策者,僱主或行政首長信服,而願意採用該測驗。因此,表面效度雖不是真正的效度,卻是任何心理與教育測驗所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特質。
  就測驗的題型而言,論文式試題通常被認為較具有表面效度,尤其對論文式試題各項有關研究不太熟悉的人,都比較相信論文式試題能測量它想要測量的能力。相反的,一個也許可以真正能測量重要概念或能力的題目,可能被...
內在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在效度的意義指的是研究中獨立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s)與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s)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獨立變項的變異性與依變項變異性的關聯程度,其因果關係越高,則內在效度越高,反之則內在效度越低。任何研究設計都必須考量研究的內在效度,如果內在效度不高,則研究結果將毫無意義,因此影響內在效度的因素,必須深入討論。
  寇克與堪布(T.D. Cook & D.T. Camp-bell)在一九七九年他們所寫的〔準實驗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Quasi-Experi-mentataion: Design & Analysis Issues fo...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