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17.5726 ms
共 1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制止、阻止。如:「救火」。《管子.立政》:「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也。」
2.援助、使脫離困難或危急。如:「拯救」、「援救」、「營救」。《詩經.邶風.谷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3.治療。如:「急救」、「無藥可救」。《呂氏春秋.孟夏紀.勸學》:「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
緹縈救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文帝時,太倉令淳于意因罪要受肉刑,詔命解送長安。緹縈隨父至長安,並上書給漢文帝,願賣身為官婢以贖父罪,文帝憐憫他,便下令廢除了肉刑,並赦免了淳于意。見《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
|
抱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處理事情的方法錯誤,以致雖有心消弭禍害,卻反使禍害擴大。《淮南子.說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而救火。」《史記.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也作「抱薪救焚」、「負薪救火」。
|
救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贖為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之一,認為人類始祖亞當、夏娃違背了上帝的旨意,偷吃「禁果」,以致虧欠了上帝的榮耀,也招致了上帝的義怒,因而失去了上帝的恩寵,更淪為魔鬼的奴僕,不僅帶來各種的痛苦,也帶來了死亡;亞當與夏娃的罪成為全人類與生俱來的「原罪」,而人在原罪中是無力可自救的,幸好上帝不忍自己的兒女永遠沉淪,乃主動差其獨生愛子耶穌基督以「道成肉身」降臨世上,並為全人類釘十字架受死,以其寶血作人類的贖價,平息上帝之怒,從此恢復了上帝與人類之間的正常父子關係,此即是「救贖」要義。
|
圍魏救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魏圍攻趙都邯鄲,趙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率兵救趙。孫臏趁魏重兵在外,國內空虛,派兵直搗魏都大梁,魏軍被迫撤回,並於桂陵遭齊兵截擊,大敗,趙國之危遂解。見《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後以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後方,迫使敵兵撤回的戰略。《水滸傳》第六四回:「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十寨。」
|
無可救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重無藥可醫治。比喻事物已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如:「難道他真是壞到無可救藥了嗎?」也作「不可救藥」、「無藥可救」。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救他人一命,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比喻救人活命,功德無量。《西遊記》第三三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馱他馱兒便罷了,且講甚麼『北斗經』、『南斗經』!」《醒世恆言.卷一○.劉小官雌雄兄弟》:「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也作「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拯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救、救助。《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湯王何故忘我,不來拯救?」《三國演義》第五回:「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
權利救濟請求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利救濟請求權目錄1 權利救濟請求權之保障原由2 權利救濟請求權之保障範圍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權利救濟請求權之保障原由依據我國憲法第16條之規定:「人民有請願、訴願及訴訟之權。」假若我國憲法第2章所揭示之各式人民享有之基本權受到來自於人民或政府機關之不法侵害,則藉由權利 |
救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財物幫助貧苦的人。《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思平世難,救濟黎庶,上答神祇,下慰民望。」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