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心人     
瀏覽人次:1800 收藏人次:0
1.懷有某種意念或想法的人。《紅樓夢》第三四回:「俗語說:『沒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無頭腦的事,多半因為無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見,當作有心事,反說壞了。」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齣:「傳將隨口話,報與有心人。」
2.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李公佐向齊公嘆道:『壯哉!壯哉!然此事卻非容易。』齊公道:『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蟫史》卷八:「披肝而談意氣,真有心人;交臂而失英雄,為無目者。」
3.別有目的或企圖的人。《兒女英雄傳》卷一七回:「從來俗語說的再不錯,道是:『無心人說話,只怕有心人來聽。』何況是兩個有心的裝作個無心的彼此一答一合說話,旁邊聽話的又本是個有心人,從無心中聽得心裡的一句話,憑他怎的聰明,有個不落圈套的麼?」
4.心思細密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中含冤仇意思在裡面,遇著有心人玩著詞句,究問根由,未必不查出蹤跡來。」
5.有情意的人。唐.任氏〈書桐葉〉詩:「天下有心人,盡解相思死。天下負心人,不識相思字。」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瀏覽人次:30309 收藏人次:467078
(諺語)只要下定決心去做,天下沒有不能達成的事。《紅樓夢》第四九回:「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裡一定請你了。」也作「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瀏覽人次:797 收藏人次:0
(諺語)世上沒有不能達成的事,只要有決心去做,必能完成。《西遊記》第二回:「悟空道:『這個卻難!卻難!』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悟空聞得此言,叩頭禮拜。」也作「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瀏覽人次:29252 收藏人次:10359312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16274 收藏人次:22013764
4.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多心,弗能知矣。」
    
瀏覽人次:13708 收藏人次:28575078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有心     
瀏覽人次:944 收藏人次:0
1.懷有某種意念或想法。《詩經.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紅樓夢》第九八回:「且黛玉已歸太虛幻境,汝若有心尋訪,潛心修養,自然有時相見。」
2.故意、有意。《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晦菴是有心尋不是的,來得急促。」《紅樓夢》第五一回:「不說咱們不識戥子,倒說咱們有心小器似的。」
嗤之以鼻     
瀏覽人次:75966 收藏人次:5533983
女孩子的不屑與輕視。可是,她並沒有放棄,仍然四處奔波,即使耽誤自己的終身大事也在所不惜,最後終於受到有心人的贊助與賞識,成為有名的大教育家。「嗤之以鼻」這句成語就是用來表示不屑、鄙視。
作繭自縛     
瀏覽人次:41431 收藏人次:2441012
蠶吐絲成繭,把自己給裹起來。這本是養蠶時常見的景象,有心人將它用來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將自己困於其中。南朝梁誌公和尚〈十四科頌.善惡不二頌〉,頌中有:「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兩句。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們本來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於是以為坐禪可以成佛,卻不知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23772 收藏人次:1500749
劍啊。”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