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3.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清明的時候,就出仕為官;政治昏亂的時候,就歸隱不仕。《論語.泰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模範。如:「以身作則」。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不。如:「無記名投票」。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ㄇㄛ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藏匿。如:「隱藏」、「隱匿」、「隱居」。
遮瞞。如:「隱瞞」、「直言不隱」。
不明顯、潛藏不露。如:「隱約」、「隱情」、「隱性」、「隱疾」。
痛苦或不為人知。如:「難言之隱」、「探查民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拜會、訪問。如:「拜見」。
會面。如:「接見」、「見客」。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轉舵」、「見光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是自己。如「請勿見怪」表示「請不要怪罪我」、「敬請見諒」表示「請原諒我」。
顯露、顯出。通「現」。如:「圖窮匕見」。
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政不修、社會混亂。《禮記.檀弓下》:「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
2.國君無德,不行正道。《書經.武成》:「今商王受,無道。」
3.沒有說、不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
4.沒有方法。《抱朴子.外篇.良規》:「爭臣七人,無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姦變。」
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禮記.禮器》:「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漢.張衡〈西京賦〉:「招有道於側陋,開敢諫之直言。」
2.有學問道德。《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列傳.序》:「此皆學士所謂有道仁人也,猶然遭此菑,況以中材而涉亂世之末流乎?」
3.政治清明、天下太平。《論語.衛靈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金瓶梅》第四八回:「值聖明有道之世,老翁在家康健之時。」
4.漢代舉士科目之一。《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司徒黃瓊辟,太常趙典舉有道。」
5.合理。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羊傳.桓公十一年》:「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
6.書函中常用作對人的敬稱。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