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16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服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道家修養的方法。《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常服氣,一氣千餘息。」
2.內心悅服、欽佩。《文明小史》第四回:「金老爺不肯走,一定吃住了我替他找,打了黃舉人,眾紳士又不服氣,也來找到我。」
服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甘心、心中不平。《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官府來剝削些倒也罷了,那裡經得起紳士幫著來剝削,俺就不服氣。」
服氣餐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食人間煙火。指修鍊道術。《孤本元明雜劇.女真觀.第二折》:「服氣餐霞總是空,導引勞形枉費功。」也作「服氣吞露」。
服氣吞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食人間煙火。指修鍊道術。《孤本元明雜劇.洞玄昇仙.頭折》:「若論道姑修養,服氣吞露,搬離運坎,施仁布義,必有成仙之日也。」也作「服氣餐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從、聽從。如:「服從」、「服貼」、「服氣」、「服輸」、「信服」、「心悅誠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除固態、液態外的形態。無固定的形狀、體積而能自由流動。如:「空氣」、「氣體」、「水蒸氣」。
人或動物的呼吸。如:「氣息」、「屏氣凝神」、「上氣不接下氣」。
自然界陰晴、冷暖的現象。如:「天氣」、「秋高氣爽」。
發怒。如:「生氣」、「氣憤」、「氣惱」。
存在人體血脈中使各器官發揮機能的原動力。如:「血氣」、「元氣」。
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如:「脾氣」、「朝氣」、「勇氣」、「氣色」、「垂頭喪氣」。
人的才華或行為風度。如:「才氣」、「驕氣」、「氣質」、「氣勢凌人」。
味道。如:「氣味」、「香氣」、「臭氣沖天」。
人的運勢。如:「氣運」、「氣數」、「晦氣」。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伯啟的部隊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這時,伯啟的許多部下和將領們,覺得敗在有扈氏的手裡,實在太不服氣,一致要求伯啟略事整頓休息後當再行出兵還擊。可是伯啟卻很冷靜的對他們說:「用不著再戰了!」  「那為什麼呢,難道我們就這樣心甘情願地敗有一個叛將的手裡?」將領們不覺異口同聲問。  「可是你們冷靜的想一想就不難明白了。」伯啟說:「我的地盤不比他小,而我所率領的軍隊也是全國最精銳的,然而結果我們卻敗了;而且敗的很慘,試問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這自然是我的德行比不上他,而我平時管教部屬的方法也確實有不如他的地方。所以我要制勝...
睥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斜著眼睛看人,表示傲然輕視或不服氣的意思。也作「俾倪」。
爐火純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爐火,指道家煉丹汞之術。如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一一.青谷先生》:「常修行九息、服氣之道,後合爐火大丹,服之得道。」就是說青谷先生不但練氣,而且服用金丹而得道。因此一般解說「爐火純青」這句成語,都以為是道家煉丹完成時,爐火發出純青火燄,由此延伸而用來比喻學問、技術、功夫到達精純完美的境地。比較早的文獻證據是唐代孫思邈所寫的一首四言詩,收錄在《全唐詩》中。孫氏通百家、陰陽、醫學之術,他這首詩主要是描述煉丹的過程。詩中大意是說:煉丹時,將鉛汞置入丹鼎中,點燃爐火。紅光烈火,所冒之煙,已無黑色,火燄變成純正的藍光。許多成語典以為孫思邈這裡說的就是煉丹完成時的「爐火純青」現象。如果探究全詩,下文有...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荊請罪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故事藺相如原來只是一個家臣,後來在澠池盟會上,使用計謀,“完璧歸趙”,為趙國立了大功,趙王拜他為相;但大將軍廉頗很不服氣,幾次要羞辱他,藺相如為了團結以大局為重,極力回避。廉頗知道後,便敞開衣服,露出肉體負荊。跟著賓客到藺相如門前謝罪。最後與藺相如和好,成為為“刎(用刀割脖子)頸之交”。背著荊條請求對方處罰。 解釋比喻主動認錯求罰,賠禮道歉。 詞義 相似詞肉袒負荊 相反詞 例句他知道昨天錯怪了妹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