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桐城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古文運動中的正宗流派。為方苞所開創,繼有劉大櫆、姚鼐等加以闡發。因其代表人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稱為「桐城派」。主張古文應嚴整簡潔,並須學習《左傳》、《史記》、《先秦》、《兩漢的散文》,及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考據、辭章並重,要求語言雅潔,筆法清朗,作品以典雅、凝鍊見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梧桐:落葉喬木。樹皮平滑。葉呈心形,開黃綠色花。木材可製樂器或家具,樹皮可製紙及繩索,種子可食或榨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事或學術的分支系統。如:「派別」、「門派」、「流派」、「黨派」、「詩派」、「派系」。
作風、氣勢。如:「正派」、「氣派」、「派頭」、「新派」。
分配。如:「分派」、「輪派」、「攤派」。
差遣、任用。如:「派遣」、「派任」、「派兵」。
一種西式烘焙食品。為英語 的音譯。如:「蘋果派」、「檸檬派」、「千層派」、「水果派」。
安排。如:「派上用場」。
派出所:警察局在管區內所設置的分支機構,負責協助辦理警察勤務,以及供服勤人員食宿。如:「發現可疑人物請就近向派出所報案。」
量詞。用於計算派別的單位。如:「這兩派畫家的風格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牆。如:「為國干城」、「萬里長城」。
都市。如:「城市」、「都城」、「城鄉差距」。
義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微言大義之理。如:「清末桐城派主張義理、考據、文章,三者相互為用。」
姚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穀,清安徽省桐城人。曾主講紫陽、鍾山各書院多年,學者稱為「惜抱先生」。性恬淡不慕榮利,論學主集義理、考證、詞章之長,不拘於漢、宋門戶,精研經學,尤以古文名世,所為文高簡深古,所選古文辭類纂,義例甚嚴,於清惟取方苞、劉大櫆二家,習古文者奉為圭臬,而有桐城派之稱。著有《惜抱軒文集》等書。
方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68~1749)字鳳九,號靈皋,晚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論學以宋儒為宗,說經推衍程朱之學,尤致力於春秋三禮。文學韓歐,嚴於義法,為桐城派之宗主。著有《周官辨》、《春秋通論》、《禮記析疑》、《望溪文集》等。
劉大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陽江濱不再出遊,以文學教授生徒。 文學觀點 大櫆師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許;他又是姚鼐的老師,故為“桐城派三祖”之一。大櫆雖出方苞之門,但文風不同,方苞深於經學,對文章提倡義法,用筆嚴謹,簡明確切;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韻,博採《莊》、《騷》、《左》、《史》、韓、柳、歐、甦之長,才氣雄放,波瀾壯闊。形成“日麗春敷,風雲變態”的風格。不僅如此,大櫆對“陽湖派”的形成影響也很大。劉大櫆的文章常抒發其懷才不遇之感,指摘時弊,以“雄奇恣睢,鏗鏘絢爛”(吳定《劉海峰先生墓誌銘》)稱勝。遊記文如《遊晉祠記》、《遊萬柳堂記》、《遊大慧寺記》...
歸有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母葉孺人墓誌銘〉震川之文,一往情深。故于冷淡之中,自然轉折無窮。《明文授讀》卷十四〈評歸有光〉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對歸有光〈先妣事略〉的評價:至事關天屬,其尤善者,不俟修餙,而情辭并得,使覽者惻然有隱。其氣韵蓋得之子長,故能取法於歐、曽,而少更其形貌耳。《方望溪先生集》卷五〈書歸震川文集後〉(資料選自網路)
袁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術思想  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文章主「駢散合一」,兼取六朝駢儷,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婦女文學。袁枚為詩,主張書寫性情,倡(性靈說),作品率真自然,活潑清新,獨樹一格,與趙翼 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為文則駢散並重,自然流暢,富有情趣。 評價:朱庭珍評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誠齋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遊戲為風趣,粗惡頽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艷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 相關故事:袁枚第三妹名機,字素文,皮膚白皙,在姐妹群中長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