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7.23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欽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稱皇帝的著述,或經其裁定者。如欽定四庫全書。
2.按住。《董西廂》卷四:「假熱臉兒常欽定,把人心不鑑察。」
欽定學堂章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八國聯軍之役後,清廷下詔變法,銳意興學,加以西學不斷傳入,為了使國人加強對西方知識學問的學習,以便與列強對抗,配合此種實際上的需要,乃有訂定學制的主張,要求將西學納入學校體系中,以增進其學習效果。
  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清廷派張百熙為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責成擬定全國學堂章程。張百熙乃上溯(中國)古制,參考列邦(歐、美、日本諸邦),並在其門生沈兆祉的籌畫下,於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進奏各學堂章程,即所謂〔欽定學堂章程〕,又稱〔壬寅學制〕,為庚子後新政之一,亦為近代中國確立新式學制之始。雖然張百熙說該章程兼並中西之長擬定而成,然實全抄自...
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1卷,清金簡撰。清高宗於修纂〔四庫全書〕之初始,於乾隆38年(1773)2月,決定先從校輯〔永樂大典〕入手,並令將其中「實在流傳已少,其書足資啟牖後學,廣益多聞者,即將書名摘出,撮取著書大旨,敘列目錄進呈,俟朕裁定,匯付剞劂。」四庫全書館正式開館後,總裁大臣根據乾隆旨意,具體提出將〔永樂大典〕輯出之書,釐分為應刊、應抄、應刪3項。其中應刊之書,數量龐大,當時總管內務府大臣兼四庫館副總裁,因建議以木活字排版印刷方式,以節省人力物力。乾隆同意其所請,唯認為活字版之名不雅馴,乃更其名為聚珍版,並任命金簡專司監督刊印事宜。經過多年,共印圖書130餘種,金氏乃將整套有效的刊印...
欽定訓飭州縣規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欽定訓飭州縣規條〕於清順治九年(1652)訂頒,用以規範全國生員之行為。其後各朝亦十分重視該規條,屢命各州、縣將詔文勒於臥碑上,置於地方明倫堂之左,以為誦習遵守之本,因此文稱為臥碑文。臥碑文之內容:「朝廷設立學校,選取生員,免其丁糧,厚以廩膳,設學院、學道、學官以教之,各衙門官以禮相待,全面養成賢才,以供朝廷之用。諸生皆當上報國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條,開列於後:
  一、生員之家,父母腎智者,子當受教;父母愚魯而有非為者,子既讀書明理,當再三懇告,使父母不陷於危亡。
  二、生員立志當學為忠臣,清官書史所載忠清事蹟,務須互相講究。凡利國愛民之事,更宜留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對皇帝尊稱的用語。如:「欽命」、「欽此」。《清史稿.卷一○八.選舉志三》:「按應試人數多寡,欽定中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寧。如:「入定」、「定靜」、「氣定神閒」。
不可變動的。如:「定局」、「定數」、「定理」、「定律」、「定義」、「定論」、「確定」。
掌握使安固。如:「平定」、「安邦定國」。
預約、約定。如:「預定」、「內定」、「定情」、「文定之喜」。
確立、不更改。如:「確定」、「決定」、「裁定」、「制定」。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無疑」。
耳濡目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奢,時以民生為念,俾皇上知稼穡之艱難,目染耳濡,聖功自懋。」 02.《太平天國資料.太平天國史料.欽定士階條例》:「至於誦習書史,博覽篇章,目染耳濡,課學即求心之道;通經致用,家修即廷獻之資。」 參考詞語︰耳染目濡注音︰ㄦˇ ㄖㄢˇ ㄇㄨˋ ㄖㄨˊ漢語拼音︰ěr rǎn mù rú釋義︰猶「耳濡目染」。見「耳濡目染」條。 01.《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只因安享富貴的久了,後邊生出來的兒孫,一來也是秉賦了那澆漓的薄氣,二來又離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習就了那輕薄的態度。」
楊貴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楊氏出生於蜀州(今四川都江堰市),長於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一說為容州,即今廣西玉林市容縣《欽定全唐文》四百三卷載楊貴妃為容州普寧縣(容縣曾稱普寧縣)楊衝(今十裡鄉楊外村)人。在容縣十裡鄉楊外村,至今有楊妃廟,楊妃井等遺跡。),祖籍弘農閿鄉縣|閿鄉(今河南靈寶閿鄉)據三門峽市志載:(1984年)8月,在靈寶縣閿底鄉北原村黃河灘發現楊貴妃之兄楊仲嗣墓碑,碑文記載魏國公楊仲嗣卒於唐天寶十年二月,冬十月十一日返葬閿鄉牧馬原“先塋”,其父楊玄琰墓在閿鄉。另據新、舊《唐書》記載,公元613年,楊玄感參與反隋,兵敗自殺。楊氏...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格參加殿試。殿試又稱「廷試」於四月二十二日舉行。殿試錄取後稱為「進士」。依成績前十名進呈皇帝御覽,欽定名次。進士分為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又稱傳臚),其他七名列入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考生是不論年齡,全都以「童生」稱之。但分「已冠」(十六歲以上)、「未冠」(十五歲以下)兩個層級出題。 科舉的出題全部皆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從南宋開始被稱為“四書”,是科舉考試的依據。 漢武帝時設立“五經”,指易、書、詩、禮、春秋。也意味著經學的...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才」、改學制、變科舉、立學堂,仿日本學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頒布管學大臣張百熙主持擬定的《欽定學堂章程》,稱為壬寅學制。由於該學制制定倉促,公布後遭到諸多批評,因而未能實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頒布頒布張百熙等人重新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稱為癸卯學制,為中國第一個由中央政府頒布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的法定近代學制系統,標誌著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確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詔宣布自次年起,科舉制度廢止。 女子教育 中國傳統上不主張女子接受教育,因此近代之前始終沒有正式的女子教育機構,形成「女子無學」狀態。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