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4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歎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嘆氣。東周戰國.宋玉〈高唐賦〉:「愁思無已,歎息垂淚,登高遠望,使人心瘁。」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及相如之弔二世,全為賦體,桓譚以為其言惻愴,讀者歎息。」
2.讚歎。《晉書.卷七四.列傳.桓彝》:「石虔躍馬赴之,拔沖於數萬眾之中而還,莫敢抗者,三軍歎息,威震敵人。」《儒林外史》第一回:「吳王歎息,點頭稱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吸之氣。如:「喘息」、「嘆息」、「氣息」、「一息尚存」。
音信。如:「消息」、「信息」。
停止、歇止。如:「平息」、「息怒」、「歇息」、「休息」、「息事寧人」。
子錢,本金所生的利潤。如:「利息」、「月息」、「年息」。
兒子。如:「子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喜悅,發而吟詠。如:「吟歎」、「詠歎」。
讚美。如:「歎賞」、「驚歎」、「讚歎」、「歎為觀止」。
發洩心中鬱悶感傷而呼出長氣。如:「悲歎」、「歎氣」、「仰天長歎」。
黃粱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沈既濟《枕中記》(據《唐人小說》引)開元七年,道士有呂翁者,得神仙術,行邯鄲道中,息邸舍,攝帽弛帶,隱囊而坐。俄見旅中少年,乃盧生也。衣短褐,乘青駒,將適于田,亦止於邸中,與翁共席而坐,言笑殊暢。久之,盧生顧其衣裝敝褻,乃長歎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諧,困如是也!」翁曰:「觀子形體,無苦無恙,談諧方適,而歎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適之謂?」翁曰:「此不謂適,而何謂適?」答曰:「士之生世,當建功樹名,出將入相,列鼎而食,選聲而聽,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後可以言適乎。吾嘗志於學,富於游藝,自惟當年青紫可拾。今已適壯,猶勤畎畝,非困而何?」言訖,而目昏思寐。時主人方蒸黍1>。翁乃探囊中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樹幹高大且樹枝往上盤旋的。《說文解字.夭部》:「喬,高而曲也。」《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唐.宋之問〈題張老松樹〉詩:「中有喬松樹,使我長歎息。」
白雲蒼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明.宋訥〈飛雲軒記〉:「白雲者,豈不思吾親舍於下乎?使其雲雖觸於目,親不感於心,開軒臨眺,見白雲蒼狗,不過歎息其變化而已。」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白居易〈策林一.策頭〉(據《全唐文.卷六七○.白居易》引)1>臣伏見漢成帝以朱雲廷辱張禹,令持下殿,雲攀檻,檻折,成帝容之。後嘗理檻,帝命勿易,以旌直臣。臣每覽漢史至此,未嘗不三復而歎息也。……是則陛下納諫之旨,遠出於漢朝;微臣獻言之罪,不虞於折檻矣。況清問之下,條對之中,苟言有可觀,策有可取;陛下必光揚其名氏,優崇其爵秩:與夫勿易折檻,以旌直臣之意,又相萬也。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2>陛下納諫之旨乎?殫3>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唯以直詞4>,昧死5>上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 (2) 副:符合、相稱。 (3) 殫: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到、到達。如:「及至」、「及第」、「推己及人」。《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唐.李頎〈送陳章甫〉詩:「鄭國遊人來及家,洛陽行子空歎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析、研議。如:「談論」、「議論」、「討論」。《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物以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方以類聚注音︰ㄈㄤ |ˇ ㄌㄟˋ ㄐㄩˋ漢語拼音︰fāng yǐ lèi jù釋義︰即「物以類聚」。見「物以類聚」條。 01.《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源) 02.《三俠五義.第一○七回》:「北俠與丁二爺聽畢,不由的俱各落淚歎息。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原是聲應氣求的弟兄,焉有不傷心的道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