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比     
瀏覽人次:5297 收藏人次:0
2.數學上指兩個量互相順應的關係。參見「正比例」條。
正比例教學     
瀏覽人次:378 收藏人次:0
正比例教學(Direct proportion teaching)目錄1 變數間探索2 理解比例的情境2.1 物理情境2.2 生活情境2.3 任意情境之問題3 提升思考水準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變數間探索首先應教導學生在兩個變數之間所存在之關係,舉例而言,當甲變大時,乙也會隨之變大,或者當甲變為原來的五倍時,乙也會變為原來的五倍,而有了此種有關質的理解後,則可進一步將變數間的關係分為以下四種:1. 商的關係:舉例而言,4/6=8/12。2. 差的關係:舉例而言,6-4=10-8,應用問題可為哥哥弟弟間的年齡差距與姐姐妹...
正比     
瀏覽人次:341 收藏人次:0
數學上指兩個量的互相順應,當數量a擴大(或縮小)若干倍時,另一個數量b也隨著擴大(或縮小)同樣的倍數,這兩個量的變化關係即稱為「正比例」。亦簡稱為「正比」。
正比阻尼     
瀏覽人次:150 收藏人次:0
  n自由度之振動系統,其運動方程式可寫為:
  
  式中,M、C及K分別為系統之質量、阻尼及勁度矩陣;f為外力向量;而u為廣義位移向量。當阻尼矩陣可表為質量矩陣與勁度矩陣之線性組合:
  
  式中,其α和β為常數時,此阻尼稱為正比阻尼,又稱為Rayleigh阻尼。正比阻尼為含阻尼之振動系統而仍有正常模態(normal mode)之最簡單阻尼。
    
瀏覽人次:45284 收藏人次:6077096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摹擬。如:「比畫」。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球賽的結果為3比1。」
並、靠。如:「肩比肩」。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依附。如:「朋比為奸」。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21969 收藏人次:7423485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反比     
瀏覽人次:5465 收藏人次:0
1.數學上稱兩個量其中一個量增加若干倍,另一個量則縮小到原來的若干分之一;或一個量縮少若干分之一,另一個量則增加到原來的若干倍,這兩個量的變化關係稱為「反比」。
2.兩事物或一事之兩面,一方發生變化時另一方亦起相反的變化,稱為「反比」。如:「中年以後年齡的增長與體力成反比。」
風壓     
瀏覽人次:3517 收藏人次:0
  風吹過一個物體時,在該物體垂直於風向的單位面積上所受到的壓力即是風壓。對該物體而言,其迎風面的風壓稱為動壓強度,大小為1/2pv2,式中p為空氣密度,v為垂直於該物的風速。在該物的背風面其風壓稱為吸壓強度,大小為1/2cpv2, 式中c為該物的結構常數。對該物來說,其風壓(p)應為動壓強度和吸壓強度之和,即
  P=1/2(1+c)pv2
  在上式中,1/2(1+c)P之值又稱為風壓係數,風壓係數之值視風之障礙物而異,常用之風壓係數有0.125、0.0438及0.0625。  風作用在結構物上的總力。風作用在結構物上的力量有兩種力:一種為向風面所產生的動壓力(dynamic pressure)等於ρV2/2;ρ為空氣密度;V為垂直於表面的風速。另一種力為背風面所產生的吸力(suction foree),等於CρV2/2,C為形狀係數,隨結構物形狀不同而改變。因此風壓P應為以上兩種力之和,其計算式為P=(1-C)ρV2/2。
歐姆定律     
瀏覽人次:2837 收藏人次:0
由德國物理學家歐姆所發明,說明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的電流成正比,關係式以 V=IR表示,其中V是電壓,I是電流,比例常數R是電阻。
毛細現象     
瀏覽人次:2807 收藏人次:0
毛細現象(註2)指液體在兩端開口的細管中上升或下降的現象,如將兩端開口的毛細管放入水中,則水沿管壁上升。毛細現象又稱毛細作用,是水和玻璃之間附著力與水柱頂端的表面張力相結合的結果。水會產生凹的新月形狀,稱為彎月狀。表面張力將液柱拉高直到足夠的液重與分子之間的力達到平衡,液柱的重量正比於試管直徑的平方,但液體與試管邊界接觸的長度正比於試管直徑,因此愈窄的試管比寬試管可以吸取較高的液柱。 日常生活小案例(註1)1. 毛巾、棉花、粉筆、土壤等物體,內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