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49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沙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和黏土的混合土壤。通常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沙和百分之二十以下的黏土混合而成。也作「砂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上的沙、泥混合物。如:「泥土」、「沙土」、「黏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細碎的石子。如:「泥沙」、「河沙」、「海沙」、「飛沙走石」。
像沙子般的東西。如:「豆沙」、「金沙」。
聲音粗啞。如:「沙啞」。
瓜果過度成熟,肉質鬆散而呈微粒狀。如:「這片西瓜吃來沙沙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和鳥蛋、青蛙等。(註1) 響尾蛇響尾蛇主要生長在美洲,種類繁多,皮膚大多數為灰色或是淡褐色(接近沙土泥石的顏色,上面帶有深色的鑽石形。(註2) 日本蝮蛇一般來說長約50-70公分,頭是三角形,身體很短,所以就會很細的感覺。雖然有毒牙,但只要不要去碰觸或是誤踩到,牠就不會隨便咬人。通常都出現在竹林長得很茂盛的地方、河川或旱田附近的草叢,主要吃青蛙、蜥蜴、老鼠等食物。(註1) 日本龜殼花是最危險的蛇,毒性非常強,通常居住在沖繩島,身上有黑色斑紋,身體是黃褐色,脖子的地方特別小。(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蛇英文關鍵字:...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少年時曾拜張旭為師。有一次他向張旭請教書法用筆的道理,張旭說:「曾經聽褚遂良說過,用筆要像印泥畫沙一樣。當時一直無法悟得其中的道理。後來在一個島上,有一個佈滿沙土的地方,因為平坦乾淨,讓人看了,心裡就感到愉悅,想要拿起筆來書寫。於是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深濃、厚密。如:「濃稠」、「粥太稠了。」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詩:「古色沙土裂,積陰雪雲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沙土堆成的高丘。如:「土墩」、「沙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土堆。《孔子家語.卷六.執轡》:「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唐.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
飛沙走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力迅猛。《三國演義》第一○回:「兩馬相交,忽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兩軍皆亂,各自收兵。」《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天書非同小可,飛沙走石,驅逐虎豹,變化人馬。」也作「飛砂轉石」、「飛砂走石」、「走石飛砂」、「揚砂走石」。
沙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面覆蓋沙土,氣候乾旱、植物稀少的土地。多分布於南北緯十五度到三十五度間的副熱帶高壓帶,平均年雨量不足二百五十公厘。可分為熱帶沙漠,如撒哈拉沙漠,和溫帶沙漠,如塔克拉瑪干沙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