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5.97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知識論上指我們認識外在事物,由於有主觀的先天概念加入其中,故所認識者只是現象,而非物的自體。
2.通稱事實的狀態。如:「社會繁榮,是工商業發達的現象。」
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現象學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的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
分層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湖泊或水庫水因受氣溫影響,上、下層水溫不同影響水的密度,湖水會分成三層,表層水的密度較小,稱表水層(epilimnion)。往下密度漸大,中間層水溫驟變,稱為變溫層(thermocline)。底層密度最大,水溫變化較小,稱深水層(hypolimnion)。因水的密度在攝氏4度最大,所以寒帶與溫帶地區,湖水常成正、逆列兩種分層方式。正列分層,氣溫在4℃以上時,表水層溫度較水層溫度為高,此常在夏季出現;逆列分層,氣溫在攝氏4度以下時,表水層溫度較深水層為低,常發生在冬季。於春、秋二季,氣溫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湖水密度產生變化發生翻攪(over turn)的情形。在亞熱帶的台灣春夏秋三季氣溫大都...
毛細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液體和毛細管壁(物體)之間的附著力大於(小於)液體本身內聚力時,液體會在管內(或順著物體)上昇(下降)的現象,稱為「毛細現象」。如吸墨紙吸墨水,燈心把油吸上來,都是毛細現象
舌尖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舌尖現象1.1 定義1.2 如何避免1.3 相關研究 舌尖現象 定義指話到舌尖上卻記不起來的現象,認知論的解釋是形、聲、意三種代碼聯結困難,當原刺激物呈現檢索指引時,只解出形碼、意碼,未能解出「聲碼」所致。簡單說就是指某些字詞已經到了舌尖,卻欠那麼臨門一腳就是說不出來(或想不起來),稱為舌尖現象...
現象學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象學方法是指胡塞爾(E. Husserl, 1859~1938)在現象學(phenomenology)中提出的哲學方法,主要有「存而不論」(epochè)(參見「現象學存而不論」)、本質直觀(eidetic intuition)或本質描寫(eidetic description)、現象學還原(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參見「現象學還原」)、以及「意向性分析」(intentional analysis)等諸多方法。
  十九世紀下半葉,原為數學家與邏輯學家的胡塞爾,在面對心理主義(psychologism)、歷史主義(historicism)、世界觀...
現象學還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象學還原或稱超驗還原(transcendental reduction)、觀念(或本質)還原(eidetic reduction),是胡塞爾(E. Husserl, 1859~1938)現象學(phenomenology)中的重要哲學方法。「還原」一辭略同於「存而不論」(epoché)(參見「現象學的存而不論 」)、「放入括弧」(parenthesizing)、「排除」(exclusion);但不同於自然主義或實徵論(positivism)所謂的「化約」(reduction)。現象學的還原法在排除、擱置自然態度(參見「自然態度」)與事實世界,以期回歸認知自我的超驗主體性(transcen...
復冰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復冰現象(regelation)1.1 例子(註1)1.2 其他應用(註2)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復冰現象(regelation)冰的敞形結構晶體在足夠的壓強下,會被壓壞解體。通常在0度才會融化的冰,一旦壓強增加了,熔點會稍微下降。理由很單純,冰晶體提早被壓垮,變成了液態。事實上,當壓強增大到了兩倍於標準大氣壓時,熔點指降到-0.007度,可見變化是非常小,必須加上很大的壓強,才能造成看的出來的差別來。(註2) 例子(註1)1. ...
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象論係認識論(epistemology)中的一種看法,認為人類僅能認識現象,而且現象的背後並未存在任何事物可以引起現象的出現。
  現象論的基本要旨如下:(1)只有當現象出現於人類意識之前時,才能被認識。(2)人類不可能認識實在(reality)的最終本質。(3)人類所認識的皆與意識活動有關。某樣外在事物之所以存在,在於它被某人所知覺。(4)知識僅限於在意識的知覺中發生,此意識的知覺也包括關於心智活動的內省在內。(5)所謂的「實在」,係所有可能的意識經驗(conscious experiences)之整體。(6)外在的物理世界不可脫離知覺者的知覺而存在。(7)所有物理(或物質)...
輸送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輸送現象是研究單元操作(參見unit operation)的基礎,包括動量輸送,熱量輸送及質量輸送。動量、熱量與質量之輸送現象有許多相似性,它們同是由分子或分子集團之運動而引起。
  輸送現象之基本概念及原理介紹於下:
  1.動量濃度表示單位體積內動量之含量,與速度有關。
  2.熱量濃度表示單位體積內所含之熱量,與溫度有關。
  3.質量濃度表示單位體積內所含之質量,與濃度有關。
  動量輸送是由於流體具有速度梯度所引起,牛頓粘度定律是動量輸送中很重要的基本方程式:
  
  上式中,τxy為剪應力,即每單位面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