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甘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旋花科「甘藷」、「番薯」的別名。參見「番薯」條。
甘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薯刨成細絲晒乾,是以前窮苦人家的糧食,稱為「甘薯簽」。如:「臺灣光復初期,甘薯簽是最常見的主食之一。」也稱為「地瓜簽」。
發黴甘薯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稱黑斑病菌食物中毒(Ceratocystis fimbriata food poisoning),指誤食罹患黑斑病的甘薯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為長喙黴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黑斑病甘薯之毒素主要為具肝臟毒性之甘薯酮(ipomeamarone)及甘薯醇(ipomeamaronol),具肺臟毒性之4-薯醇(4-ipomeanol)和1-薯醇(1-ipomeanol)等。輕者僅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腸胃症狀;其它症狀如頭暈、頭痛、肌肉痙孿、瞳孔放大、嗜睡、昏迷、發燒、死亡等,也可能發生。孕婦可能流產或死胎。
甘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薯的葉子,較嫩的可食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味道甜美。如:「甘甜」、「甘美」、「甘味」、「甘旨」。
樂意、情願。如:「甘休」、「甘心」、「心甘情願」、「自甘墮落」、「甘拜下風」。
美好的。如:「甘霖」、「甘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番薯:多年生蔓草。莖細長,爬行於地面,葉片呈裂掌形或心臟形,互生。地下有塊根,呈橢圓形,兩端較尖,皮紫肉紅,亦有皮灰肉白,或皮白肉黃多種。七、八月時,開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狀的合瓣花。除塊根可供做食糧,加工製成澱粉及粉絲外,亦可作為酒精、燒酒、醋、醬油等釀造原料。
番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旋花科牽牛屬,多年生蔓草。莖匍匐,葉卵形或心臟形,互生。地下有塊根,橢圓形,兩端尖,皮紫肉紅,亦有皮灰色肉白,及皮白肉黃者。七、八月時抽長花梗,聚繖狀圓錐花序開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狀的合瓣花。除塊根可供作食糧,加工製成澱粉及粉絲外,亦可作為酒精、燒酒、飴糖、醋、醬油等釀造原料。嫩葉嫩莖可以作蔬菜。莖、葉、番薯簽可作飼料。也稱為「白薯」、「番藷」、「番芋」、「地瓜」、「甘薯」、「甘藷」、「山芋」。
鼢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類。身體呈灰色,尾短,眼小,在地下打洞,以甘薯、花生、豆類等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對農牧業的危害很大。
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豆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豆科豆薯屬,藤本。地下生有肉質球形或紡綞形大塊根,像甘薯狀,薯肉白色,味甜多汁,富含養分,可以生吃。蔓莖甚長,葉三出,互生。九月時葉腋抽出長花梗,總狀花序密生紫紅色蝶形花。莢果扁平線狀,長十公分,寬一點二公分,有毛,種子紅褐色,約十粒,近扁圓形,有毒,種子油可製殺蟲劑。也稱為「涼薯」、「沙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