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33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疏離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個體與日常生活、環境、團體或文化互動時,自覺無意義感、無能為力感、社會孤立感、自我分離感等複雜的心理狀態,稱為「疏離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熟悉、不親近。如:「親疏」、「疏遠」、「疏離感」、「人地生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心受觸動。如:「感動」、「感念」、「感天動地」、「情節感人」。
相應、受影響。如:「感應」、「感召」、「感染」。
情意、感覺。如:「感情」、「美感」、「好感」、「百感交集」。
表示謝意。如:「感謝」、「感激」、「感恩」。
覺得。如:「深感不安」、「感到意外」。
接在名詞後面,表示某種自覺或自我認知。如:「責任感」、「成就感」、「幽默感」。
感冒: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疏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離又譯為異化,乃意義不確定的名詞,因使用者的不同,而含著不同的意義。基本上是指人的本質被某種東西所剝奪,以致產生人性剝離或喪失的現象。也可以說是人們與他們自己以及別人都變得陌生、疏遠的狀態。
  此詞原為哲學及宗教用語,馬克斯(Karl Marx)在〔經濟學與哲學手稿〕(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 1844)一書中首先將之轉化為社會學名詞。馬克斯認為人類異化現象植根於其所生活的社會結構之中。此種社會結構拒絕了人的基本人性的充分發展。馬克斯相信人的本性會在健全的社會及正常的勞動過程中實現。他所謂的正常的勞動過程是指與別人合作、意圖改變...
異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疏遠、分離。[例]人生當中,理想與現實往往存有異化,這種疏離感有時會把人打垮。
教育領導之架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伯)所主張之官僚領導模式。多半利用施予賞罰利益交換之手段,試圖控制部屬的行為,以致使成員對組織產生疏離感。(二)人力資源架構此架構著重組織成員的基本需求,強調其工作動機的激發,重視個人需求、與成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協調。偏重人力資源架構的領導者,重視營造工作環境中參與合作的氣氛,希望讓成員藉由對工作所產生的滿足感,進而努力達成組織目標。因此,偏重人力資源架構的領導者多半以參與的、民主的、協同的方式,關心成員的需求,以激發其成就動機與創造力,進而提升自我。由於溝通管道暢通與成員參與決策制訂,整體組織士氣與生產力自會增進。一般...
現代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二十世紀的藝術潮流。起因於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的物質主義與二次世界大戰的衝擊,使人類的精神內心產生空洞、虛無的感覺。表現在文學作品上,則極力刻劃現代人的疏離感和孤獨感,而在語言技巧上,則不斷創新語言,並且不避土語方言融入嚴肅的作品中。[例]現代主義表現在繪畫、音樂、舞蹈方面,每每帶有一種不斷嘗試與創新的精神。
奈良美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孩、白色的小狗、穿綿羊裝的兒童,不斷的出現在他的作品中,而在這些可愛造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種對世界的疏離感,「可愛」應該是讓人感覺喜悅、熱切的,而奈良的「可愛」卻給人一種冷漠且不友善的感覺,換個角度想,也可以當成就是現代人的內心寫照。我們在成長中學習如何以自我中心的思維看環繞我們的人事物,擁有華麗的外在,卻用冷漠來發洩心中的不滿,而這種種衝突的性格化為Nara筆下的小女孩模型,變成擁有可愛與冷漠於一身的矛盾個體。當代藝術總是希望人們能夠介入其中,製造了許多驚喜讓觀賞者去體會,可是當某些細節處理不好,往往適得其反,而奈良美...
幾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靦腆善良的中年男子,偏好簡單的居家生活,低調而淡泊。」評論者認為他的作品「常以細密的筆觸透露淡淡的疏離感」,也因此被大眾所喜愛。 相關網頁 http://www.jimmyspa.com/http://jimmymsnspace.spaces.live.com/責任編輯 魏曼伊 109601002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