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15 ms
共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毛皮或皮革所製成的衣服。如:「這筆獎金可以拿來買件皮衣。」《鏡花緣》第一三回:「只見漁船上站著一個少年女子,渾身水濕,生得齒白脣紅,極其美貌,頭上束著青紬包頭,身上披著一件皮衣,內穿一件銀紅小襖,腰中繫著絲絛,下面套著一條皮褲。」
|
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
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泛指如皮般薄片狀的物體。如:「膠皮」、「鐵皮」、「豆腐皮」。
皮革製成的。如:「皮鞋」、「皮箱」、「皮包」、「皮帶」。
脾氣頑劣不聽話。如:「頑皮」、「這小孩好皮!」、「你別再皮了!」
物體的表面。如:「皮相」、「書皮」、「封皮」。
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
克紹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禮記 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2.語譯克,能。紹,繼承。箕裘,簸箕和皮衣,借指上一代的事業。比喻能繼承其父親的志業。 3.故事內容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巧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
|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綱挈領」係由「提綱」及「挈領」二語組合而成。
「提綱」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文中提到:會張網的人,只須牽動繫網的大繩,就能把魚網張好。如果要一個一個去牽引網目,才能把網張開,那是非常辛苦而且艱難的工作。只要能提住魚網的總繩,使網孔張開,魚兒自然就入網了。所以官吏跟人民的關係,就像樹葉的本,魚網的綱,所以聖人只要治理好官吏就好,不用直接治理人民。
「挈領」則是出自《荀子.勸學》。荀子在此篇提及,要追溯先王的本源,窮究仁義的根本,崇尚「禮」,是入道的捷徑。就好比用手提起皮衣的領子,屈著五指一抖,整件皮衣的毛就都順順溜溜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提綱挈領」,用來比喻抓住事理的重點。
|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狸腋下的皮毛雖不多,但聚集起來就可縫製成一件皮衣。語本《慎子.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比喻積少成多。《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為欲成就一切種智,度脫無量苦眾生故。」爾時青衣,得聞此語,心自念言:「今此男子,顏容端正,披鹿皮衣,纔蔽形體,乃爾至誠,不惜錢寶。」即語之曰:「我今當以此花相與,願我生生,常為君妻。」善慧答言:「我修梵行,求無為道,不得相許生死之緣。」青衣即言:「若當不從我此願者,花不可得。」善慧又曰:「汝若決定不與我花,當從汝願。我好布施,不逆人意,若使有來從我乞求頭目髓腦,及與妻子,汝莫生閡壞吾施心。」青衣答言:「善哉善哉,敬從來命。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請寄二花以獻於佛,使我生生不失此願。好醜不離,必置心中,令佛知之。」
|
與虎謀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阻定公。他說:「周朝有個人很喜歡皮製的裘衣,也喜歡吃珍奇美味的食物。有一次,他想製作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衣,還想舉辦一場備有很多羊肉的盛宴,於是分別去和狐狸和羊商量,希望牠們能提供毛皮和羊肉。他話都還沒說完,所有的狐狸就互相引領逃往深山,所有的羊也彼此呼叫著躲藏進茂密的樹林。結果,這個人花了十年都做不成一件皮衣,花了五年也辦不了一場盛宴。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他找錯了商量的對象。」魯定公聽了這個故事,立即明白如果他去和政治立場與孔子衝突的三桓商量,所得到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於是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直接任命孔子為司徒。而「與狐謀皮」的寓言故事,可能就是後來「與虎謀皮」的出處,只是把「狐」改成「虎」。除...
|
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皮衣。如:「輕裘」、「貂裘」、「皮裘」。唐.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宋.劉克莊〈苦寒行〉:「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
|
不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埋怨、不憤怒。《禮記.坊記》:「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戰國策.秦策五》:「王兵勝而不驕,伯主約而不忿。」
2.不甘心、不服氣。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連李肅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他不肯入來,就著飛紅寄將我一首詞兒去叫他,他不肯來,我和飛紅也心裡不忿他。」也作「不分」。
3.不滿、惱恨。《紅樓夢》第二五回:「那趙姨娘素日雖然也常懷嫉妒之心,不忿鳳姐、寳玉兩個,也不敢露出來。」
4.不料。元.耶律楚材〈過東勝用先君文獻公韻〉二首之一:「正愁曉雪冰生硯,不忿西風葉墜柯。」也作「不分」、「不憤」。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