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10.0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知性方面的精神活動。如觀察、想像、判斷、思考等各種能力。
知能力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2 二、認知能力的內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張春興(1989)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指出,認知(cognition)為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的涵義廣泛,舉凡知覺、記憶、想像、辦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之;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及個體在生活環境中究竟如何獲知,知之後在必要時又如何用知。...
知能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能力測驗」乃是由「羅桑智力測驗」(Lorge-Thorndike Intelligence Tests)演化而來的一種團體智力測驗,由桑代克(E.L. Thorndike)和黑根(E.P. Hagen)所編定,其主要目的在測量受試者一般思考能力。
  認知能力測驗共包含初級組合(水準一及水準二)和多層次版本(水準A-H)兩個單元。初級組合中包含四個分測驗:關係性概念(relational Concepts)、物的分類(object classification)、量的概念(quantitative concept)、口語生字(oral vocabulary)等。其水準一適用...
〔幼兒認知能力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認知能力測驗〕主要目的在評量幼稚園大班和國小一年級兒童在語文、數量和非語文三種認知能力發展狀況,以供教學及研究參考。
  此測驗係由陳英豪、李坤崇、吳百能及李華璋等人於所共同修訂而成的,主要的藍本為桑代克(Robert. L. Thorndike)和黑根(Elizabeth Hagen)於一九八五年所編製的〔認知能力測驗〕(Cognitive Ability Test)。
  原測驗有十個水準,可適用於幼稚園到高中三年級學生或未在學青年,〔幼兒認知能力測驗〕為依據該水準一而修訂。〔幼兒認知能力測驗〕共有六個分測驗如下:
1.關係概念:係測量幼兒比較以及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招待、禮遇。如:「知客」。
主持。如:「知縣」。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用途、功用。如:「功能」。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巧言善色注音︰ㄑ|ㄠˇ |ㄢˊ ㄕㄢˋ ㄙㄜˋ漢語拼音︰qiǎo yán shàn sè釋義︰善、令同義。「巧言善色」即「巧言令色」。見「巧言令色」條。 01.《史記.卷二.夏本紀》:「能知能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 參考詞語︰令色巧言注音︰ㄌ|ㄥˋ ㄙㄜˋ ㄑ|ㄠˇ |ㄢˊ漢語拼音︰lìng sè qiǎo yán釋義︰即「巧言令色」。見「巧言令色」條。 01.《魏書.卷九三.恩倖列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蓋苟進之常也。」 02.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三.愛卿傳》:「妾本倡流,素非良族。……令色巧言,迎新送舊;東家食...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常有一些非預期性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來指導和協助,為了使潛在課程發揮其教育的正向功能,所以教師專業知能和專業判斷就顯得相當重要,才能提供學生適宜的教室生活和學校生活。此外,善用學校組織環境、建立開放學校氣氛、強化學校全力自主、活化學校組織結構,亦有助於發揮潛在課程的功效,值得教育界人士共同努力。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潛在課程英文關鍵字:hidden curriculum 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60-161,臺北市: 高等教育。潛在課程在教育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我該汲取...
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在社會文化認知的理論上,認為個體高層次認知的發展需要透過中介者來加以促成。強調學習先於發展,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應是他人支持、自我支持,再內化到個體這樣的循環歷程。並利用「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分別從學習能力、保持能力(保留所學、不遺忘)與遷移能力三方面來評估受試者的能力。施測者透過試探性的協助,去了解受試者這三方面的水準;並評估如果要提升這三方面的能力到某一個水準,需要給予多少協助量,藉以作為區辨個別差異,提供診斷處方的依據。故在動態評量時,受試者答題時可與施測者間有大量的互動,這份互動是歷程、診斷,更是協助導向,可了解...
提供適切的互動工具或鷹架,促進學習參與協商的活動,使社群份子彼此分享、分工合作,進而達成提昇社群整體知能之效果。近期Linn & Slotta (2000)更提出網路化科學整合環境(Web-based IntegrationScience Environment, WISE) 的學習理念,除上述鷹架式知識整合的教學重點外,強調以WISE 學習理念的課程設計引導學生建構科學概念,幫助學生藉由合作學習的歷程獲得更有效的學習。由此可知,運用網路化的教學環境,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而是在一個引導者的位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