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5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損毀。如:「這次任務是破壞敵人的工事。」《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障塞破壞,亭隧滅絕,當更發屯繕治,累世之功不可卒復。」
2.損害。如:「一旦加熱,維他命C便會被破壞。」
破壞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壞理論乃結構物受外加負載時,據以衡量結構物破壞與否之方法。對各種不同性質之材料,如脆性或延性材料、等向(isotropic)或非等向(anisotropic)材料等,皆有不同之破壞理論可供選擇。而不同之負載形態,如靜負載、動負載、疲勞負載等,破壞理論亦不同。
  配合破壞理論的分析,吾人可據以進行結構物之設計,並先期預測其安全係數和使用壽命等。
疲勞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結構物承受交替負載時,材料內部晶體間常會發生差排現象,而使晶體間產生微小的裂隙,造成無法回復的損傷(damage)。由於負載的持續作用,這些微小的裂隙會逐漸成長為較小的裂縫,此小裂縫進而繼續成長至一臨界值後,結構物將無法再承受外加負載而終至破壞。此種破壞即為疲勞破壞
  在疲勞破壞過程中,裂縫之成長可分為三個階段。從裂隙之發生到成長為一較小的裂縫,此為疲勞裂縫形成,屬第一個階段。而後之疲勞裂縫的成長是為第二個階段,在此階段,裂縫尖端附近將會發生塑性變形,至第三個階段,裂縫成長到一臨界長度,使得未斷裂部分之面積無法再承受外加負載而破壞。當破壞發生時,負載所經歷的時間或週期數即為...
破壞性測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系統的裝置或材料進行之破壞性或不可復原的測試。
破壞準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判材料或結構強度是否破壞之標準。破壞準則是由經驗累積後而提出來的,而非以數學推導出來,故破壞準則可因人而異。但通常訂定破壞準則除需遵守簡單、好用之基本原則外,準確性亦為相當重要之因素。在複合材料分析中最常用的簡易破壞準則有
  
  在上述準則中只要任一關係式不成立,即屬破壞破壞模式分明。上述兩種破壞準則均不考慮分量間之交互作用,但事實上許多材料結構之破壞是有受到各分量間交互作用的影響,依據此種理論提出的有:
  Tsai-Hill破壞準則:
  
  Tsai-Wu通式破壞準則:
邊坡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坡受重力、地震、地下水壓、地表水流等作用而產生坍方(包括落石、滑動等)或土石流等下坡運動,稱為邊坡破壞。邊坡破壞常見於自然坡地、山區道路之開挖坡、社區開發之開挖坡及填力坡、土石壩、土堤等。
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破壞去除效率(DRE),係指主要有害有機物(POHCs)經熱處理後,所減少之百分比(詳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我國規定除燃燒感染性事業廢棄物外,其他有害事業廢棄物之有機氯化物總破壞去除效率應達99.99%以上,多氯聯苯(PCBs)及2, 3, 7, 8-四氯戴奧辛(2, 3, 7, 8-TCDD),2, 3, 7, 8-四氯呋喃(2, 3, 7, 8-TCDF) 之總破壞去除效率應達99.999%以上,其他毒性化學物質破壞去除效率應達99.9%以上。法規中並規定此種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設施的燃燒室出口溫度應保持在1000℃以上,燃燒氣體的停留時間在二秒以上,但目前並無資料...
劈裂破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劈裂破壞亦有些學者稱為脆性破壞(參見brittle fracture)。劈裂破壞是由於材料內原子鍵的斷裂而直接沿著結晶面分離,通常發生於結晶狀的材料如鋼材等。
破壞檢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何檢測技術,只要能不破壞物體的本身或使用的狀態,即可檢測物件的品質或可靠性,讓種檢測方式就叫做非破壞檢測。
  一般NDT之種類如下:滲透檢測法(liquid penetrant testing);磁粒檢測法(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渦電流檢測法(eddy current testing);射線檢測法(rodiography);超音波檢測法(ultrasonic testing);音洩法(acoustic emission);探漏檢測法(leak testing);熱檢測及紅外線法(thermal and infrared testing);組成分...
莫耳破壞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耳破壞理論認為除了最大剪應力是引起破壞的原因外,也應注意材料的強度與正應力有關。有些材料(例如鑄鐵、混凝土等脆性材料)的抗拉和抗壓強度並不相等,所以材料的強度與正應力究竟是拉壓力或壓應力顯然有關,莫耳破壞理論即依於此想法,並依據實驗結果而建立之。
  如圖中,應力圓 OA 的直徑等於單向拉伸時的極限應力,其圓周表示單向拉伸的極限情況,稱為極限應力圓;同理,直徑 OB 的圓是單向壓縮的極限應力圓,半徑 OC 的圓是純剪切極限應力圓。這些極限應力圓皆可依據材料試驗的資料以確定,在其它的應力狀態下,使主應力按一定比值增加,直到破壞,亦可得到相應的極限應力圓,例如圖中半徑為 O'D 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