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社會體系     
瀏覽人次:349 收藏人次:0
社會團體的組織模式或安排方式。
班級社會體系理論     
瀏覽人次:2824 收藏人次:515088
班級社會體系理論(Classroom as A Social System)最早提出「社會體系」概念來研究人類社會行為的是T. Parsons;然而將此概念具體化,發展出一套分析人類社會互動的理論模式,並且用以闡明教學情況中行為改變問題的,則當推Getzels 和 Thelen(1960)。Parsons 曾經指出「社會體系」包括下述特性:(1)它包括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人群的...
社會體系     
瀏覽人次:1291 收藏人次:0
社會體系觀目錄1 著名學者2 社會體系之定義3 班級與社會體系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著名學者此理論由頗負盛名的帕森士所研究,此學者是哈佛大學著名的社會學者,當代著名的結構功能派的代表其提出了社會行為當作社會學的分析單位,由於社會學發展是有方向有系統的,因此將之彼此交互行動的網狀組織稱之為社會體系,至於...
學校的社會體系     
瀏覽人次:490 收藏人次:0
  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群產生比較穩定的交互關係所構成。依此而言,學校也可視為社會體系。對於社會體系的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T. Parsons)。
  凡是一種行為,牽涉到自我與別人之交互關係者,便屬於社會行動,社會體系也是由這些單位行動所組成。帕森斯曾指出社會體系包括下述特性:(1)兩個人或兩個以上人群的交互作用;(2)一個行動者與其他的行動者處在一個「社會情境」中;(3)行動者之間有某種互相依存的一致行為表現,此種表現是由於彼此具有共同的目標導向(或共同價值觀念),以及彼此在規範與認知期望上的和諧。
  社會體...
教室社會體系     
瀏覽人次:422 收藏人次:0
  教室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一方面它是硬體模矩構成的學校建築,另方面它也是師生共同組成的班級團體,所以教室就是一種社會生活單位。大多數的教育社會學家都同意,生活於硬體教室建築內的師生班級團體,基本上是一個由制度角色期望和個人需要傾向交織而成的社會體系。而教室之所以構成一種社會體系,主要具有三種特徵:第一,教室具有兩種主要的社會功能,即社會化與選擇的功能;第二,教室中有領導者(教師)及被領導者(學生),兩者之間具有動態的交互作用關係;第三,教室中有正式的社會結構,也有非正式的社會結構。
  教室的社會體系中,教師是領導者,代表制度的角色期望,是介乎社會、學校、學生之間的關鍵人物,一方...
    
瀏覽人次:36870 收藏人次:8326805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13584 收藏人次:1985897
有一定秩序或聯屬關係的整體或組織。如:「直系」、「旁系」、「世系」、「太陽系」。
大學中所分的學術科別。如:「中文系」、「哲學系」、「物理系」、「化學系」。
    
瀏覽人次:13155 收藏人次:277454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8599 收藏人次:3326440
土地神。如:「社神」。
為工作、生活或共同目標而組成的組織、團體。如:「報社」、「社區」、「社會」、「社團」、「合作社」。
社會     
瀏覽人次:2501 收藏人次:290339
1.由人及其互動所形成的集合體,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與制度。
2.某一階級或某些範圍的人所形成的群體。其組合分子具有一定關係,依此關係,彼此合作以達到一定的目的。如:「上流社會」。《醒世恆言.卷三一.鄭節使立功神臂弓》:「一個小節級同個茶酒保,把著團書來請張員外團社。原來大張員外在日,起這個社會,朋友十人,近來死了一兩人,不成社會。」
3.舊時里社逢節日的酬神慶祝活動。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三月》:「諸軍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會,結縛臺閣,迎列于道,觀睹者紛紛。」六十種曲本.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齣:「今年社會,可勝似上年麼?(淨)今年齊整,跳鬼判的,踹蹺的,做百戲的,不能盡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