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稻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稻子去殼後的米粒。如:「政府推出許多用稻米製作的點心食譜,以鼓勵國民多多食用。」
稻米的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一地的生活方式和地理景觀都和稻作有密切的關係,則此地區孕育的文化,可稱為「稻米的文化」。其特色包括人民適應力強、地無閒土、農忙時家無閒人、人口過剩、普遍貧困等。
稻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婆羅洲中部馬哈根河(Mahakam)的開秧族(Kayan)中所表演的儀式假面舞,主要是為稻米等穀物注入靈魂或生命力。舞蹈是在村子裡的露天空地上舉行,由男人們扮演稻米精靈,戴著有圓瞪大眼、巨耳獠牙的面具,面具上還有白山羊毛作成的鬍子;身上裹著撕裂開來的香蕉葉;領舞者手拿一根長的木彎鉤。正午時,由受過嚴格訓練的傳統銅鑼節奏隊伴奏,舞者形成一個圓圈表演各式各樣的舞步,揮動手臂,震顫並晃轉頭部;接著在領舞者帶頭下,每個人手拉手成一路縱隊,往村外移動,當走路時,領舞者不時地用他的鉤杖,好似要把空中的東西勾向自己,而所有跟隨的舞者,都要模仿他的姿勢,這表示他們正在捕捉稻米精靈,並不能發出任何聲音;隔...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殼的穀實,今專指稻實。如:「稻米」、「白米」、「糯米」、「糙米」。《孔子家語.卷二.致思》:「常食藜藿之實,為親負米百里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禾本農作物。果實去殼後,可以食用,稱為「米」。如:「稻作」、「稻秧」、「稻穀」、「稻穗」、「稻米」。
台灣史前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陶、黑陶。農業也在此時期出現。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業,以種植如芋頭等根莖類作物為主,中、晚期則改以種植稻米等穀類作物為主。農業出現顯示此時期的人類已經由採食進入產食,開始定居生活。 金屬器時代時期:距今兩千年。代表文化:十三行文化特色:此時期的人類開始使用銅、鐵製的工具。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聚落的規模與數量也增大。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台灣史前文化、史前時代、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Keyword:Prehistoric Culture 參考資料國民中學社會教師手冊 第一冊‧主題二。翰林出版。P.1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北方方言。量詞。計算農作物在一定時期內成熟或開花次數的單位。如:「二噴棉花」、「頭噴稻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稻米。糯稻的米粒稱糯米,可分為圓粒形的「圓糯」和長粒形的「長糯」(或稱「尖糯」)。黏性大,多用來製成年糕、麻糬、湯圓、油飯、八寶飯、粽子等,亦可釀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米。《說文解字.米部》「粲」字.清.段玉裁.注:「稻米九斗而舂為八斗,……則曰粲。……稻米至於粲,皆精之至矣。」
郭懷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貿易遭遇強力競爭,利潤下滑;長期以來施行的贌社制度標價越來越高,漢商無力支付、甚至破產;1651年,稻米、蔗糖生產較去年大幅下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人口之經濟負擔更為沉重,面對一連串的經營困境,荷蘭當局又以增加稅目來修補財政缺口,荷漢關係日漸緊張。(註2)與此同時,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徵收人頭稅的時候又頻頻引起紛爭──徵收人員橫行霸道、敲詐勒索、藉口臨檢人頭稅單侵入民宅、偷竊,稅目罰款本已重重,這樣的衝突使漢人更加不滿,最後爆發反抗。 經過1652年9月7日,赤崁的農墾業主郭懷一密謀聚眾,8日破曉攻打赤崁市街,燒毀荷蘭人房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