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33599 收藏人次:5369816
1.衣服的花邊。《戰國策.齊策四》:「下宮糅羅紈,曳綺縠,而士不得以為。」《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常衣大練,裙不加。」
2.器物的邊沿。《周書.卷一八.王羆傳》:「嘗有臺使,羆為其設食,使乃裂其薄餅。」唐.李商隱〈贈子直花下〉詩:「屏蝶留粉,窗油蜂印黃。」
3.原因。如:「無無故」。
4.人與人或事物之間遇合的機會。《史記.卷一○四.田叔傳》:「(任安)少孤貧困,為人將車之長安,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也,因占著名數。」唐.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一:「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
1.攀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木而求魚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遊天台山日記》:「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崖,蓮舟不能從。」
2.圍繞。《荀子.議兵》:「限之以鄧林,之以方城。」三國魏.曹植〈苦思行〉:「綠蘿玉樹,光曜粲相暉。」
3.沿、循。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溪行,忘路之遠近。」《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紀》:「壬午,內外戒嚴,江六七百里舳艫相接。」
4.憑藉。《荀子.正名》:「徵知,則耳而知聲可也,目而知形可也。」《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安帝乳母王聖,因保養勤,恩放恣。」
因為、由於。唐.杜甫〈客至〉詩:「花徑不曾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宋.蘇軾〈題西林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加飾。《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飾以儒術,上說之,一歲中至左內吏。」
木求魚     
瀏覽人次:84808 收藏人次:12459602
爬到樹上去找魚。語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木而求魚也。」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萬分,興化致理,譬猶木求魚,升山採珠。」《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進若木求魚。」也作「求魚木」。
際會     
瀏覽人次:12919 收藏人次:122088
1.因為機,正好遇到扭轉的機會。如:他本出身寒微,適逢土地重劃的機遇,因際會,成為房地產大亨。
2.因有機而相會面。如:「有這次的因際會,再見面應該不難了。」
    
瀏覽人次:9260 收藏人次:0
1.前世結下的因,所導致的果報。如:「這是前世的孽,要今生來償。」《孽海花》第三○回:「彩雲聽了這幾句話,也是孽前定,身不由主的軟軟兒坐住了。」
2.不美滿的姻。如:「當初看似天造地設的神仙眷屬,誰知竟是一場孽!」
    
瀏覽人次:7529 收藏人次:329650
1.事情發生的因由。《三國演義》第二一回:「將聞言失箸故,輕輕掩飾過了。」《老殘遊記》第一二回:「初起不懂甚麼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也作「原故」。
2.意外、變故。《紅樓夢》第九七回:「欲要叫人時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時自己同著雪雁和鸚哥等幾個小丫頭,又怕一時有什麼故。」也作「原故」。
    
瀏覽人次:6895 收藏人次:0
事情的起與由來。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詩:「中原正格鬥,後會何由。」《儒林外史》第四○回:「蕭雲仙到床面前請了父親的安,訴說軍前這些始末由。」也作「原由」。
廣結善     
瀏覽人次:6582 收藏人次:130626
多行善事,以得到眾人的愛戴。如:「這位議員候選人一向廣結善,所以有很高的支持度。」也作「廣結良」。
定三生     
瀏覽人次:6288 收藏人次:0
分在前生就已註定。如:「他倆一見鍾情,不久便論及婚嫁,可說定三生。」
    
瀏覽人次:6060 收藏人次:0
人與人之間能夠相投契合的定分。《水滸傳》第一五回:「雖然與我們只隔得百十里路程,分淺薄,聞名不曾相會。」《老殘遊記二編》第七回:「前月分手,我想總有好幾十年不得見面,誰想不過一個月,竟又會晤了,可見我們兩人是有分。」也作「分」。
千里來相會,無對面不相逢     
瀏覽人次:5827 收藏人次:266306
比喻人與人之間的機巧合,全憑分。《水滸傳》第三五回:「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千里來相會,無對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也作「有千里能相會,無對面不相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