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5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緣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發生的因由。《三國演義》第二一回:「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老殘遊記》第一二回:「初起不懂甚麼緣故,既而想起,自己也就笑了。」也作「原故」。
2.意外、變故。《紅樓夢》第九七回:「欲要叫人時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時自己同著雪雁和鸚哥等幾個小丫頭,又怕一時有什麼緣故。」也作「原故」。
常言道,禿頭的人必定富有;借此話來安慰禿頭的人。例:俗語講:「十個光頭九個富,一個無富必有緣故。」話人莫因自家係光頭就試著毋當人。(俗語說:「十個禿頭九個富,一個不富必有緣故。」勸人不要因自己是光頭就覺得不如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因、由來。如:「緣故」、「緣由」、「緣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續孽海花》第三五回:「他心裡就以你為不安分,不可用,漸漸的疏遠你。實在的緣故,恐怕你的才大,相形見絀罷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緣故、理由。《詩經.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執而問其以,華子曰:『曩吾忘也。』」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歸向他,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看出是什麼緣故,因此就向孔子請教。而孔子也向顏淵解釋,這一切都是因為虛心的順應自然萬物之變化,遵循著既有的大自然規律的關係。後來「亦步亦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事追隨或仿傚別人。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的歸向。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解釋是什麼緣故,總覺得孔子像是在前面快速奔跑,自己在後面,卻怎麼樣也追不上。《莊子》原文的「夫子奔逸絕塵,回瞠若乎後者」,後來也許就演變成「望塵莫及」這句成語,用來比喻遠遠落在他人之後。
面面相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面面相窺注音︰ㄇ|ㄢˋ ㄇ|ㄢˋ ㄒ|ㄤ ㄎㄨㄟ漢語拼音︰miàn miàn xiāng kuī釋義︰猶「面面相覷」。見「面面相覷」條。 01.《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廷臣不知來意真偽,是何緣故,面面相窺,不敢開言。」 02.《老殘遊記.第四回》:「(玉大人)就指著衣服向于家父子道:『你說這衣服那裡來的?』于家父子面面相窺,都回不出。」 03.《紅樓夢.第九四回》:「麝月等回來,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窺。」 參考詞語︰面面廝覷注音︰ㄇ|ㄢˋ ㄇ|ㄢˋ ㄙ ㄑㄩˋ漢語拼音︰miàn miàn sī qù釋義︰猶「面面相覷」。見「面面相覷」條。 01.《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