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0.81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知覺的總合;其中包括個人對自己性格、能力、興趣、欲望的了解,個人與別人和環境的關係,個人對處理事物的經驗,以及對生活目標的認識與評價等。個人根據與別人相處和個人自己以往生活經驗而獲得對自己的看法,其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個人對自己的描述(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另一方面是個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未必客觀真實,只是他自己認為他就是如此。[category:教育心理學]
自我概念的生態學觀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概念的生態學觀點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吉斯(C.Rogers, 1902~1987)於一九五一年依臨床經驗,認為自我概念或自我結構是一種個體能夠覺察到的有組織的自我知覺結構,是由許多要素所組成,即由個人對自己多方面的知覺構成,包括:(1)對自己的人格特質、能力、興趣、需要的了解;(2)與別人及環境關係之自我覺察與概念;(3)處理事物的經驗所形成的價值體系;以及(4)對生活目標與人生理想所有積極或消極的認識與態度。
  羅吉斯採取現象論(Phenomenalism)的觀點,將個人在任何時間內所能感覺到或經驗到的一切現象,稱之為現象場(phenomenal field);現象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第一人稱代詞。用於自稱。如:「自我反省」、「我是一個小學生。」
自稱己方。如:「我方」、「我國」、「我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約。如:「大概」、「概論」、「概況」。
氣度。如:「氣概」。
一律。如:「一概」、「概不退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惦記、懷想。如:「念舊」、「思念」、「想念」、「掛念」、「念念不忘」。
心思、想法。如:「邪念」、「雜念」、「善念」、「一念之間」。
吟誦、誦讀。通「唸」。如:「念經」、「念念有詞」。
就讀、研習。如:「念小學」、「念高中」、「念醫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認識。通常都是指在同種類的多數事物中,將其共同性、普遍性抽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如白馬、白雪、白衣等事物的「白」。
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個人自己。如:「自我檢討」、「自我約束」。
2.以自己為中心的觀念。如:「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別人,不要一切以自我為標準。」
3.哲學上指永遠不變的精神之我。
4.弗洛依德人格理論認為:人格係由本我、自我、超我所構成,自我介於中間,調節本我與現實世界的衝突,使人格得以健全發展。
多元文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進而充實知識及自我探究的能力,可透過四步驟循序完成:1. 自我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概念,使其認同自己的文化。2. 多元文化意識:了解社會文化的多樣性,進而減低偏見及刻板印象。3. 跨文化能力:透過群際關係的了解,培養自我多元文化的觀點。4. 公民意識與責任:培養其社會行動力,使其付諸實行,並適應現代的民主社會。 我國發展而台灣由於已經步入自由、民主且開放的多元社會,由於組成人口複雜,彼此間的語言和文化有顯著差異,女性、身心障礙者團體也開始爭取重視,使得多元文化的問題逐漸浮現,尤其各族群對於所屬的權益...
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在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個人內心身處的思想與情感反應,於是Bandura將自我效能定義為:人們對自己組織並執行必要行動方案以達成特定績效的一種能力判斷,並非是一種可擁有的技能,而是指個人能夠如何善用所擁有的技能的一種信念。所以,自我效能決定了個體不管是其最起始的行為,還是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或是在面對壓力和困境時,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產生動機、認知資源及行動以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