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38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己認為。如:「我自認沒有對不起他,何必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毛二鬍子自認不是,情願把這一筆帳本利清還,只求鳳四老爹不要動手。」
自認倒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吃虧的事實而不去計較。如:「他因為貪便宜,一時大意,買到假的字畫,只好自認倒楣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識、分別。如:「認識」、「認字」、「認人」、「辨認」、「認路」。
表示同意、接受。如:「認可」、「承認」、「認錯」、「認輸」、「認罪」。
當作、以為。如:「認為」、「錯認」。
沒有血緣關係而結成親屬。如:「認乾媽」、「我想認你的小孩當乾兒子。」
動輒得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死後撤軍,他卻不同意,認為不必因為一人死而荒廢了天下大事,仍然執意出兵,就被劉禪派人追殺了。楊儀,自認為功勛至大,足以代替諸葛亮輔政,諸葛亮以楊儀的胸襟氣度狹隘,早將丞相的職位給了蔣琬;他對此感到不平,大發牢騷,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的操守有過失,不敢與他往來;他說的話因此被人向朝廷揭發,最後自殺而死。《三國志》作者陳壽在篇末對這幾個人下了評語,認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所有的罪過、災禍都是自己造成的。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在營帳裡的項羽,聽到歌謠也吃驚地說:「難道漢軍已經佔領了楚地?不然為什麼漢軍裡的楚人會那麼多!」自認局勢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於是連夜帶著士兵突圍而去。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四面楚歌」,用來比喻四面受敵,孤立無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自認、自封。如:「稱帝」、「稱霸」、「俯首稱臣」。
孤芳自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古調獨彈,自命不凡,自命清高,孤高自許反義:自慚形穢辨似: 「孤芳自賞」及「自命不凡」都有自認不同凡俗的意思。 「孤芳自賞」是覺得自己特別清高而不同於凡俗;「 自命不凡」則是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而不同於凡俗。 孤芳自賞 自命不凡 辨似例句 ○ ㄨ 古來聖賢多寂寞,這見解一時難有共鳴,我且~以待來日。 ㄨ ○ 她是有條件~,年紀輕輕的就得了兩塊奧運金牌。
班門弄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的朋友王緯兄弟,出身於書香世家,富有文采。兩人前來京師為文,柳宗元為他們的唱和詩作寫序,讚美他們有如三國時的應璩、應瑒及南朝時陸機、陸雲兩對兄弟,寫出音律玄妙、內容精美的詩句,並自認所寫的序文是在行家面前獻醜,有如在善於工藝的魯班、郢匠前耍弄斧頭。後來「班門弄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不自量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