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9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興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欣悅而樂於從事。唐.杜甫〈西枝村尋置草堂夜宿贊公土室〉詩二首之二:「從來支許遊,興趣江湖迥。」
2.樂於學習、注意的事。如:「他的興趣是蒐集郵票。」
社會興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社會興趣的形成與發展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定義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是阿德勒學派重要概念之一,意指個體感知到自己是社群的一部份,產生對社會事務的態度,指與個人的「社區一體感」相應的行動,包含個人對於世界上的所有他人都抱持正向的態度,與人合作並做出貢獻的能力。阿德勒將社會興趣等同於認同感及對他人的同理心──「用他們的眼、耳、心來看、聽及感受...
職業興趣組合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職業興趣組合卡之簡介2 職業興趣組合卡之施測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職業興趣組合卡之簡介職業興趣組合卡是金樹人教授以何倫(J. Holland)興趣六型(實用型、研究型、藝術 型、社會型、企業型、事務型)理論為依據,所編製...
興趣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趣量表是測量興趣的一種工具;一般由選擇式的問題構成,編製者將一些客觀事物成日常活動分析成若干基本項目,由受試者自由選答,指出其中自己愛好的部分。結果是從受試者是否表現出與某一職業中出色者相同的興趣來評定其興趣傾向。目前興趣量表多在兩方面發展,一為職業興趣,一為學科興趣
  興趣量表對興趣的測量有一些基本假定:(1)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從活動學得的;(2)年幼兒童的興趣相當不穩定,但在二十歲以後就趨向穩定,二十五歲以後極少產生改變;(3)學生在學習期間所表現的興趣組型,常表現出以後的職業興趣;(4)不同職業的人享有同樣喜愛和不喜愛的活動;(5)興趣會引發個人行動的力量;(6)在...
知識構成興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所著〔知識與人類興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一書之主要目的,在於重新探討理論與實踐、理性與解放間的差距。以人類知識構成興趣,奠定了溝通行動理論之初基。
  哈伯瑪斯一方面反省馬克斯唯物論的實際社會觀,另一方面深思康德之超驗理性,提出一個辯證的「合」與「準先驗」(quasi-transcendental)以闡述人類生活中超驗功能。哈伯瑪斯所謂超驗功能是指構成人類先驗知識部分,即人類用以組織其經驗的認知興趣。此興趣可以確切地反應人類生活。因為此興趣乃植基於人類理性行動、自我反省與自我決定的能力上。
興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趣論係指在決定教學的內容與方法時,學習者的興趣應予以考量,並加以運用的教育理論。教育史上,興趣論的產生係基於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等人的倡導,而由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形成;後來第葛莫(C. de Garmo, 1849~1934)與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等人加以發揚或修正。
  自然主義(naturalism)巨擘盧梭的兒童中心教育主張,在教育史上造成了哥白尼(Ni...
傑克森職業興趣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克森職業興趣量表(Jackson Occupational Interest Inventory)傑克森職業興趣量表屬於最新型的職業興趣量表,該量表具有以下兩個特徵:第一,其測驗編製程序特殊;第二,在幾方面其方法與史壯-康培興趣量表顯著不同。在目前所使用的各種
多方面興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方面興趣」是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的〔普通教育學〕(The Science of Education)一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赫爾巴特認為興趣的方向,就像興趣的對象一般,多得令人眼花撩亂。兒童的興趣則可以簡單分為自動的興趣和強迫的興趣兩種;前者是自然主動的興趣,後者是由於勸誘而產生的興趣
  赫爾巴特認為興趣就是專心於所追求的和審思所積聚的對象的活動,因此興趣可以分為認識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兩類。認識的對象通常是靜止的,而心靈將逐一審視這些對象;同情是將自身置於別人的情感之中。在認識之中,事物與觀念之間存在著一種對立,同情卻增殖繁衍...
興趣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趣的評量通常可分四種:(1)表達的興趣:指以直接詢問的方式,由受試人以文字或口語表達的興趣;(2)表現的興趣:指以觀察的方法,了解個人實際行動上所表現出來的興趣;(3)測驗的興趣:指以認知測驗的方式,探究個人對事物的專精程度,藉以推知其興趣所在;(4)問卷式的興趣:指以「喜歡與否」的方式勾選問卷上所列有關活動或名詞之題目。如所列題目為學科名稱,則屬學科興趣測驗;如為職業方面的題目,則為生涯輔導中最常使用的職業興趣測驗。但目前職業興趣測驗亦需含有學科名稱的題目。
  傳統上,興趣測驗又可依其編製的技術分為兩類:(1)規範性量表(Normative Scale):〔庫德職業興趣量表...
興趣本位的課程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趣本位的課程計畫是依學習者需求、期望,以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設定課程目標、安排學習活動的方式。依杜威(John Dewey)的觀念,教育是個體經驗發展和成長的歷程,主動的學習活動才是促使個體成長的方式;欲使個體主動學習,課程安排必須符合其興趣興趣本位的課程計畫即來自此種理念。
  安德生(L.W. Anderson)在其一九九一年的一篇文章〔興趣本位的課程方案〕(Interest-Based Program)中提到,興趣本位的課程計畫宜將學習者的興趣融入五個課程發展階段:
  1.在確立課程目標時,涵蓋學生所重視的價值,並以學生各方面興趣的發展為主要目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