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74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菌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菌」類之俗稱,參見「真菌」條。
大腸菌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氧或兼性菌,能分解乳糖,革蘭氏染色呈陰性,無芽胞之短桿菌,常用為糞便汙染之指標。也稱為「大腸桿菌群」。
糞便型大腸菌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群格蘭氏陰性桿菌,不產內生胞子,在含乳糖之培養基中可使乳糖醱酵且產生氣體,為好氧及兼性厭氣性菌。糞便型大腸菌類與一般大腸菌類之差異為前者須在44℃或44.5℃下培養、生長,而後者為在37℃下生長。包括Escherichia sp.、Enterobacter sp.、Citrobacter sp. 及Klebsiella sp.。而以Escherichia sp.特別來自糞便,經常大量出現於溫血動物之糞便中,很少在未受污染的水或土壤中發現,因此可作為給水、飲水之水質指標微生物。
菌類培養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能使菌類生長與繁殖的溶液。主要由醣、硝酸與維生素等成分組成,因各種菌類的生長習性不同,故其配方也有某些程度的不同。
放線菌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菌的一種,屬於原核微生物。細胞的外形構造與真菌相似,具有孢子與菌絲形狀,但菌絲不分隔,其直徑、大小、長短均比真菌為小;但其生理習性與細菌相似,其最適生長環境為pH6.5~7.5,最適生長溫度在25~30℃,屬於好氧性,化學異營微生物。本菌大多為腐生菌,廣泛分佈於環境中,可分解多種有機物尤其是纖維素,木質素及芳香族化合物等難分解化學物質,是產生抗生素的主要菌種。此外,有些菌種能耐高溫,係堆肥醱酵中常見的微生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許多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綜合而歸屬成的種別。如:「人類」、「菌類」、「敗類」、「非我族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低等隱花植物的一個大類。沒有莖、葉,也不含葉綠素,無法自製養分,以寄生為營生方式,自然界中分布極廣。無毒的可供食用。如木耳、松蕈、香蕈、草菇等都是可食用的菌類
發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指菌類或細菌或其離體的酵素在缺氧情況下,分解有機物的過程,尤常指分解醣類產生乳酸、二氧化碳或酒精等代謝產物的作用。也作「醱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一種寄生於枯樹木根的菌類。有青、白、黃、赤等色,可入藥。古人以為瑞草,傳說服食後可以長壽或成仙。[例]靈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類。如:「香菇」、「草菇」、「蘑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