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得     
瀏覽人次:396 收藏人次:0
1.看得出來,能夠確定。通常用於疑問句或否定句中。如:「何以見得?」《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不過經費無多,館況是不見得很佳的,你願意謀事,我就替你去運動起來。」
2.看起來、顯得。如:「經過一番梳洗整理之後,見得清爽多了。」
何以見得     
瀏覽人次:2463 收藏人次:108444
憑什麼知道。《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翰林道:『老先生何以見得?』」
見得     
瀏覽人次:1507 收藏人次:157386
不一定。《水滸傳》第四五回:「原來這婆娘倒不是個良人。莫教撞在石秀手裡,敢替楊雄做個出場,也不見得。」《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說得來也平淡無奇,瑣碎得緊,不見得有甚麼驚動人的去處。」
也不見得     
瀏覽人次:164 收藏人次:0
也說不定、也有可能。《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好言好語告個消乏,或者可憐你的,一兩貫錢助了你也不見得。」元.曾瑞《留鞋記》第二折:「梅香休慌,再等一等,或者醒來,也不見得。」也作「也不見的」、「也未見得」。
見得     
瀏覽人次:149 收藏人次:0
顯然。《水滸傳》第一一回:「眼見得又不濟事了。不如趁早,天色未晚,取了行李,只得往別處安身立命。」《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眼見得我今日回家,又要聽他吵了。」
    
瀏覽人次:88959 收藏人次:5590173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譁」、「得饒人處且饒人」。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瀏覽人次:23995 收藏人次:6991965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拜會、訪問。如:「拜見」。
會面。如:「接見」、「見客」。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轉舵」、「見光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是自己。如「請勿見怪」表示「請不要怪罪我」、「敬請見諒」表示「請原諒我」。
顯露、顯出。通「現」。如:「圖窮匕見」。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141082 收藏人次:4178086
上,而沒有向上一層次發展的機會。各項需要的先後順序,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即使兩個行業相同的人,也並不見得有同樣需要,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層次理論最大的作用在於,它指出了每個人都有需要。身為主管人員,為了激勵下屬,必須要瞭解其下屬要滿足的是什麼需要。不論主管人員採取的是何種途徑,其措施總是以他對下屬的需要與滿足的假定為基礎。需求層次理論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也是解釋動機的重要理論。其提出個體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層次與性質的需求所組成的,而各種需求間有高低層次與順序之分,每個層次的需求與滿足的...
耳濡目染     
瀏覽人次:42737 收藏人次:2029173
形容見得多、聽得多而慢慢受到影響。[例]他生長在書香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養成了喜歡閱讀的好習慣。
枵腹從公     
瀏覽人次:32568 收藏人次:5314481
※《活地獄.楔子》我不敢說天下沒有好官,我敢斷定天下沒有好衙門,何以見得?說是天下沒有好官,從古到今那些循吏傳裡的人物,是那裡來的?說是天下有好衙門,除掉本官不要說,試問那些書辦衙役,叫他們靠什麼呢?雖說做官有做官的俸銀,書差有書差的工食,立法未嘗不善。但是到得後來,做官的俸銀1>,不彀2>上司節敬3>,書差4>的工食5>,都入本官私囊。到了這個分上,要想他們毀家紓難6>,枵腹7>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 〔注解〕
(1) 俸銀:作為俸餉的銀兩。
(2) 不彀:不敷、不足。彀,通「夠」,音ㄍㄡˋ。
(3) 節敬:逢年過節時奉送上司或長官的財物禮品。
(4) 書差:即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