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1.80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條。
1.答應、應允。如:「可」、「允」。《左傳.閔公二年》:「及密,使公子魚請,不。」《董西廂》卷六:「雖然昨夜見,未足取信。」
2.奉獻、給予。《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聶政傳》:「老母在,政身未敢以人也。」宋.陸游〈觀長安城圖〉詩:「國雖堅鬢已斑,山南經歲望南山。」
3.允諾婚事。如:「配」、「嫁」。《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其女尚幼,未字人。」《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把我二姨兒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
4.稱讚。如:「稱」、「讚」。《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也。」
5.相信。《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之乎?」漢.趙岐.注:「,信也。」
6.期待。如:「期」。《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乎?」宋.陸游〈書憤〉詩:「塞上長城空自,鏡中衰鬢已先斑。」
1.處所。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宋.梅堯臣〈魯山山行〉詩:「人家在何?雲外一聲雞。」
2.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如:「些」、「少」。《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人。」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國名。周時所分封的諸侯國,姜姓,後滅於楚。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昌縣東。
4.地名。即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昌縣。
5.姓。如漢代有慎。
1.可能。如:「或」、「也」。《樂府詩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辭三.無名氏.懊憹歌十四首之二》:「撢如陌上鼓,是儂歡歸。」
2.這麼、如此。如:「多」。宋.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詩:「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長。」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那得清如,為有源頭活水來。」
3.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唐.杜審言〈贈蘇綰書記〉詩:「知君書記本翩翩,為從容赴朔邊?」
語尾助詞,表示感嘆之義,相當於「啊」。唐.韓愈〈感春〉詩四首之一:「三杯取醉不復論,一生長恨奈何!」
以身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指將身心奉獻給他人。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三.君臣鑒戒》:「夫以一介庸夫結為交友,以身相,死且不渝,況君臣契合,寄同魚水。」《施公案》第二八五回:「說萬君召是個草莽的英雄,就是當日諸葛孔明,受了劉先主三顧之恩,也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你道萬君召有施公這一番厚待,他自然以身相。」今多指女子將身心全部託付給男子。如:「他倆心心相印,兩情相悅,決定以身相,共結良緣。」
2.比喻將全部心力投注於某種事物或事業之上。如:「這人嗜書成痴,友人笑謔以身相。」
州官放火,不百姓點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田登為州官時,為避其名諱,而命全州百姓稱燈為火,違者要受鞭笞。元宵節放燈,則貼出布告說:「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典出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後比喻在上者可為非作歹,在下者卻受到種種的限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這個叫做只州官放火,不百姓點燈,向來如此的。你看太親翁那麼一把年紀,有了五個姨娘還不夠,前一回還討個六姨。姊夫要討一個,就是那多說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老殘遊記二編》第三回:「倘若老太太允了,我這兩天就不來。」《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況且黎教士明說是老同年,當面允他放的,如今不放,顯見是兄弟的主意。」也作「允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期望。如:「父母親對子女的期過高,往往帶給子女相當大的壓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期,含有自負、自信之意。《晉書.卷七七.殷浩傳》:「溫既以雄豪自,每輕浩,浩之不憚也。」《文選.謝靈運.初去郡詩》:「顧己雖自,心跡猶未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能、說不定。如:「今天他也會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讚美、稱讚。如:「這次比賽成果輝煌,老師特別表示讚。」也作「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如:「准請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不定、也。如:「他臨時有事,或不回來吃飯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