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1.03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談笑自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緊急情況下,仍如往常一樣談話說笑,態度自然。《後漢書.卷七十.孔融傳》:「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慄失箸,卓飲食談笑自若。」也作「談笑自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你、你的。如:「若輩」。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內心欣喜而露出快樂的表情或聲音。如:「大笑」、「微笑」、「笑臉」、「笑容」、「笑口常開」。
諷刺、譏嘲。如:「譏笑」、「嘲笑」、「冷笑」、「恥笑」、「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或討論。如:「談心」、「會談」、「交談」、「健談」、「談天說地」、「紙上談兵」。
言論、話語。如:「美談」、「奇談」、「趣談」、「老生常談」。
自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態度自然不改常態。[例]談笑自若
談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天說笑。[例]談笑自若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演出故鄉蜀國的歌舞助餘興。跟在劉禪身邊的隨從看到家鄉戲,都不禁悲從中來,個個傷心流淚,而劉禪卻依然談笑自若,沒有半點憂傷之情。連司馬昭都看了搖搖頭,對旁人說:「這個人竟然如此無情!諸葛亮就算沒有死,也無法長久跟在這樣的人身邊啊!」事後,司馬昭問劉禪:「你會不會想念你的家鄉蜀國呢?」劉禪卻說:「在這裡很快樂啊!我才不會想念故鄉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樂不思蜀」的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因為留戀玩樂而不想返回自己故鄉,或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安之若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反常或危困等情況下,仍安然處之,毫不在意。《官場現形記》第三八回:「後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也作「甘之若素」。
哀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痛號哭。《三國演義》第八回:「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慄失箸,卓飲食談笑自若。」《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擗踊哀號,哭得那鄰舍之人,無不落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