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比喻的方法來說明。如:「喻」、「如」。《論語.子張》:「子貢曰:『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闚見家室之好。』」
2.告訴、說明、使知曉。《後漢書.卷四七.班超慱》:「超軍士曰:『月氏兵雖多,然數千里踰蔥領來,非有運輸,何足憂也。』」
3.了解、明白。《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論曰》:「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者未,豈苟進之悅。」
比喻。《詩經.大雅.抑》:「取不遠,昊天不忒。」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相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比方、比如、如、例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如、舉例說明。《論語.為政》:「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吾見曹公,言養將軍如養虎。」
2.強似。《水滸後傳》第二○回:「那裡尋得鹽味?尋得獐子也就好了,如忍饑。」
3.與其。《董西廂》卷一:「解元休心頭怒惡!如這裡鬧鑊鐸,把似書房裡睡取一覺。」
能近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就近以自身作比方,推己及人。語出《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可謂仁之方也已。」後多指在言論中能就眼下的事物作例證。《宋史.卷二六二.李穀傳》:「議政事能近取,言多詣理。」
而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用比喻而能使人明白、瞭解。《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而喻,可謂繼志矣。」
妙喻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講解中用巧妙的比喻來說明。如:「深奧的科學原理,在老師的妙喻取之下,同學們馬上豁然開朗。」
方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比方。「方桃李」指可同美豔的桃李相比。形容美麗嬌豔。南朝梁.簡文帝〈箏賦〉:「乃有燕餘麗妾,方桃李,本住南城,經移北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如、比喻。《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取別的事物作喻。《論語.雍也》:「能近取,可謂仁之方也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尖酸的諷刺、奚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