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2.28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軍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務及國政。《文選.干寶.晉紀論晉武帝革命》:「值魏太祖創基之初,籌畫軍國,嘉謀屢中。」《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威在河中討三叛時分,得朝廷詔書,見其處分軍國之事,皆合機宜。」
軍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軍事領導政治,以武德為立國基礎的思想、制度、政策。其對內加強對人民的控制和壓迫,並進行軍事獨裁統治;對外則肆意掠奪、擴張勢力範圍、主動挑起戰爭,以併吞鄰國。如二次大戰前夕的日本和德國等。
軍國民教育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國民教育思潮乃清末民初由於列強環伺、國勢日蹙下,所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所謂軍國民教育,乃在培養全體國民皆具有軍事方面的知識技能,發揮自衛能力,抵禦外來的侵略,以達中國之獨立自由。清末軍國民教育思潮演進的階段有五:
  1.萌芽期:光緒二十六年(1900)繼八國聯軍的慘禍之後,使國人莫不亟力探尋救亡圖存之道。光緒二十八年奮翮生於〔新民叢報〕中首倡軍國民教育,他說:「軍者,國民之負債也。軍人之智識、軍人之精神、軍人之本領,不獨限之從戎者,凡全國國民皆宜具有之。」與此同時,蔣百里更訂有軍國民教育推行方案:一是屬於學校的,主要在擴充軍人教育於學校內,變學校為軍隊;二是屬於社會的,目的在...
軍國主義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實施軍國主義教育的,要算希臘的斯巴達城邦。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曾經說過:斯巴達人的生活理想,非常單純和簡單,即他們的生活目標集中在戰爭與征服二項目標。斯巴達是一個有奴隸制度的社會;奴隸沒有公民權,沒有教育權。凡是自由民的七歲男孩,就須至軍營接受軍事教育;沒有文字的教育,只有體育及軍事技能的教育活動。在軍官的指導下,兒童成群結隊學習兵器的使用,學習戰鬥的技能,直至二十歲,然後服役軍中十年始重返平民身分。因此每一位斯巴達自由民的男孩,都須為國服役,犧牲奉獻,沒有個人一己的生活享受。
  歐洲早期的國家觀念及組織,至為寬鬆;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義大利及德國...
斯巴達軍國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巴達軍國民教育是希臘前期的一種舊式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軍國主義的教育制度。斯巴達教育之所以走上軍國民的國家統制教育之路,乃因其所處的城邦情勢,外有不少對立的強國,內有很多不滿的分子,此種內憂外患的政治局勢,遂為城邦生命存續的可慮因素。斯巴達為謀其自存之道,乃制定〔雷克格斯法〕(Law of Lycurgus),試圖強化國家軍事力量,以達其政治土、經濟上及文化上自立自足的目的;而其教育為貫徹此目的,特別強調集體意志,以國家榮譽為出發點,以國家利益為依歸,重視愛國、勇氣、謙遜、容忍和服從等美德,及精明機警、耐勞毅力和軍事本領等特長之培養 ,真正成為「公民軍人」,平時為公民,戰時為戰士,就是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世美談,名實相副,過人甚遠。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觀先賢之論,多以鹽鐵之利,足贍軍國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餘無可者。……」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田錫〈論軍國機要朝廷大體〉:「自古制御番、戎,但在示之以威德。示之以威著,不窮兵黷武,不勞人費財;示之以德者,比之如犬羊,容之若天地。」
吳下阿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晉書.卷一二七.慕容德載記》:「德兄垂甚壯之,因共論軍國大謀,言必切至。垂謂之曰:『汝器識長進,非復吳下阿蒙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