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近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君主左右侍從的臣子。《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嘗欲請治上近臣所忠、九卿咸宣罪,不能服,反受其過,贖罪。」《三國演義》第二回:「毀謗近臣,冒瀆朕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君王底下的官員。如:「臣子」、「大臣」、「君臣」。
像臣子般的服從。如:「臣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不遠。如:「近親」、「近日」、「遠近馳名」、「遠水救不了近火」。
明白的、淺顯的。如:「淺近」。
相似。如:「近似」、「知恥近乎勇」。
親密。如:「親近」、「兩家人走得很近。」
合乎、合於。如:「不近情理」、「不近人情」。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人名毛遂者,逕自向平原君自我推薦,願一同前往。平原君起初以毛遂進門三年竟未有絲毫的鋒芒畢露而被左右近臣注意以及讚揚而懷疑毛遂的能力,毛遂便說:“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裏的錐子,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裏,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不只是露出一點鋒尖就罷了。” 平原君遂同意讓毛遂一同前往。那十九人則互使眼色,暗自嘲笑。等毛遂至楚國,跟那十九個人談論、爭議天下局勢,令眾人個個佩服,都責怪自己事先怎沒注意過他。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訂立合縱盟約的事,再三陳述利害關係,從早晨至中午,一直未果。那十九個人便鼓動毛遂說:“先生登堂。”於是...
斟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慮可否而決定取捨。《國語.周語上》:「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紅樓夢》第一○回:「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客人則是有求於我,所以他們都說我比較漂亮,沒有說實話。今天,齊國國土廣大,城池眾多,君王的妻妾和近臣沒有不偏私愛您的;朝廷大臣沒有不畏懼您的;國境內的人,也都有求於您。由此看來,王受到的蒙蔽必然很多。」齊威王聽了覺得有道理,於是下令:「寡人有過,敢直言進諫的人就給予獎賞。」命令一頒布,大臣們紛紛進諫,一時之間往來門庭的人很多,像市集一般熱鬧。數月後,仍然不時有人進諫。一年後,雖想進言,可是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勸諫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知道這件事後,都來齊國朝見。原文中的「門庭若市」即用來比喻上門來的人很多。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朱誠泳〈送童世奇黃門回京〉詩:「近臣承詔下鑾坡,跋涉其如遠道何!魚目混珠須辯早,角弓入酒莫疑多。」
一籌莫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一籌不吐注音︰| ㄔㄡˊ ㄅㄨˋ ㄊㄨˇ漢語拼音︰yī chóu bù tǔ釋義︰一點計策也提不出來。見「一籌莫展」條。 01.《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旨擯棄,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源) 參考詞語︰一籌不畫注音︰| ㄔㄡˊ ㄅㄨˋ ㄏㄨㄚˋ漢語拼音︰yī chóu bù huà釋義︰一點計策也籌劃不出來。見「一籌莫展」條。 01. 宋.吳泳〈張范授武翼郎制〉:「言之則利析秋毫,行之則一籌不畫,寧不誤我王事哉?」 02.宋.劉克莊〈趙倅與灝條具軫腹事宜狀〉:「奈何玩習苟且,憂其急而妄動,幸其緩...
開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并規定自己, 每天必閱讀三卷。 有時因國政事務繁忙, 而埸法完成進度時,也會在空暇時間補讀。 隨侍的近臣關心他的健康時, 太宗便笑答:「 開卷有益, 我是樂此不疲的啊!」 意義打開書本閱讀,就會有益處。用以鼓勵人多吸取知識,多讀書對人有益處。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展卷有益、開卷有得 相反詞讀書無用 例句任何書籍都值得一讀,因為開卷有益,或多或少會有些收穫。
以管窺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條。 01.《史記.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褚少孫補曰:「不通經術知古今之大禮,不可以為三公及左右近臣。少見之人,如從管中闚天也。」 參考詞語︰持管窺天注音︰ㄔˊ ㄍㄨㄢˇ ㄎㄨㄟ ㄊ|ㄢ漢語拼音︰chí guǎn kuī tiān釋義︰即「以管窺天」。見「以管窺天」條。 01.唐.李乂〈奉和幸三會寺應制〉詩:「小臣叨下列,持管謬窺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