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3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述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闡述前人已有的言論。《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方纔眾人編新,你又說不如述古;如今我們述古,你又說粗陋不妥。」
述古堂藏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述古堂藏書目〕10卷,清錢曾撰。述古堂乃清初藏書家錢曾中年所居藏書樓之名,地點在江蘇常熟城西虹橋。清世祖順治17年(1660,年32歲)冬,曾糞除其父裔肅室廬,讀書其中,以新堂請族曾祖謙益命名,謙益為作〔述古堂記〕,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及「好古敏以求之」之義。
  曾生平侈言藏弆,竭其二十餘年心力,摒擋家資,廣事增益,藏書頗有可觀,乃於清聖祖康熙8年(1669,年41歲)4月,應毛晉、陸敕先之請,編成〔述古堂藏書目〕,著錄述古堂所藏圖籍2,295種,釐為10卷,並作前、後序,說明編目緣由。
  曾認為「諸家經籍志,唯焦氏詳而有法」,故其編〔述古堂藏書目〕則「四部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前面的說法。如:「傳述」、「述而不作」。
說明、記錄。如:「敘述」、「描述」、「記述」、「口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且久遠的時代、事物。與「今」相對。如:「古今中外」、「貴古賤今」。
過去的、舊的。如:「古代」、「古蹟」、「古事」、「古人」、「古物」。
質樸、舊而傳統的。如:「古樸」、「人心不古」。
固執守舊,一成不變,不合時代潮流。如:「古板」。
古體詩的簡稱。如:「七古」、「五古」。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體面上凸起的條紋。如:「稜角」。宋.蘇軾〈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詩:「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稜。」
不苟言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一本記述古代禮儀的書籍,其中的〈曲禮〉篇是講述日常生活所應做到的小節,有一段就是在教導為人子女者與父母相處時的禮節,在家裡時不能處在尊貴的西南方,坐位時不能坐在正中,行走時不能走在中間,站立時不能在門中央。舉行饗禮時不能做主人,須由父母決定;祭祀時不能做受祭的尸,以免接受父母的祭拜。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要聽從父母的話,父母不在眼前也要像他們在左右一樣。不登上高處,不走到深谷邊,不去從事危險的活動,不要讓父母擔心。也不隨便毀謗人,不隨便嬉笑,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謹守本分。後來「不苟言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不隨便談笑,態度嚴肅。
一成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後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後,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後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行,不得赦免。因為一旦犯罪成立,刑罰就會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後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從不改變。
家喻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喻戶曉」原作「戶告人曉」。漢朝時,劉向編了一本《列女傳》,講述古代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敘述古代梁國的一位婦人,有一天家裡失火了,她的孩子和姪子都在裡面。婦人跑進大火中,原想先救姪子,在慌亂中抱出一個小孩,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勢愈來愈大,已經不可能再進去救人。婦人心裡十分難過,想投火自盡,旁人趕緊把她攔下勸說:「你原本是想救姪子,只因一時慌亂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開呢?」婦人說:「話雖如此,但我又怎麼可能挨家挨戶的去解釋,讓全國上下都知道呢?一定會有許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經過,因而指責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負這個不義的罪名,還有什麼臉見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插、戴。唐.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詩:「並輯蛟龍書,同簪鳳皇筆。」宋.蘇軾〈答陳述古〉詩二首之一:「城西亦有紅千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雕蟲小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新唐書.卷一○三.張玄素列傳》:「孔穎達、趙弘智皆宿德鉅髦,兼識政機,望數召見,述古今,增懿明德。雕蟲小技,正可閒召,代博弈,不宜屢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