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04.2816 ms
共 6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各種過程進行的快慢程度。如:「你吃飯的速度好快喔!」
|
重力加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理學上稱由重力作用使落體或拋物體等所生的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及種類無關,以g表示,其值約9.8米/秒平方。
|
速度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速度測驗(speed test)速度測驗的功能如果以一般項目分析方法,容易發生錯誤,速度測驗通常項目很多,大多數受測者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全部題目,僅有極少數的受測者在規定時間內可以答完所有的項目。因為能力越強者,其作答速度越快,也比較有可能對位於後面的題目作答。所以對 |
宇宙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克服地心引力作用後離開地球進入太空的速度。宇宙速度可分為三種:(1)當物體具有每秒七點九公里的速度時,可環繞地球運轉,如人造衛星。此一速度即稱為「第一宇宙速度」或「圓形軌道速度」。(2)物體具有每秒十一點二公里的速度時,可以脫離地心引力束縛,在太陽系中運行,此一速度稱為「第二宇宙速度」或「脫離速度」。(3)物體具有每秒十六點七公里的速度時,可擺脫太陽系而飛往其他星系,此一速度則稱為「第三宇宙速度」。
|
加速度反應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某個地震地表加速度作用下,單自由度振動系統產生的最大加速度反應與其圓頻率ω及阻尼比ξ有關。固定數個阻尼比,將其與圓頻率的關係繪成圖,稱為此地震的加速度反應譜。因此若已知單自由度系統的圓頻率ω及阻尼比,則可馬上查圖求得其在地震中產生的最大絕對加速度值。由於質量乘以絕對加速度為作用在結構物上的地震力,因此加速度反應譜在決定結構物地震中承受之最大地震力有其重要的應用價值。事實上,加速度反應譜Sa(ω,ξ)與擬速度反應譜Sv(ω,ξ)有如下的關係:
Sa(ω,ξ)=Sv(ω,ξ) |
線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質點沿一曲線C 移動時,由P 點到Q 點所經過的位移為dS,而當此位移很小時,則該位移量的時間變化率就是線速度,是一具有方向(沿曲線的切線方向)和大小的向量性質。
力學名詞。線速度是一個從事線運動的物體,其線位移相對時間的變化率,亦即線位移曲線相對於時間的微分。對於線位移曲線上的任何一點,求出其切線的斜率,即代表線速度。線速度是一個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其代表一個物體在某一特定方向上運動的快慢。
|
相位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物體內的波動或振動中,每一固定相位的傳播速度,稱為相位速度。例如在無限域彈性體中有一正弦波,其形式可寫成:
其中,A表示振幅;λ為波長;T為週期;γ為波數;ω為角頻率;f為頻率;c則為波之相位速度。 其間相互關係為λ=2π/γ,ω=γc,T=1/f,ω=2πf,所謂相位為x-ct保持一固定之值,其速度即為x對時間的微分dx/dt=c。此速度c=ωγ=λf,即最基本波速與波長和頻率的關係。 在彈性體中傳播的波,其相位速度均與介質之物性係數有關。如一維繩的橫波相位速度為√T/ρ,一維柱的縱波相位速度為√E/ρ,其中,T為張力;E為... |
終端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粒狀物質受重力作用而沈降時,因同時亦受浮力及拖曳力(摩擦力)阻滯,經一段時間後,其受力總和為零(三力達到平衡)。自此時以後,顆粒以穩定速度等速沈降,此時之運動速度稱為終端速度。粒狀物之終端沈降速度與粒徑大小、密度等因素有關。如下式:(僅適用於Stokesflow)
其中Vs為沈降速度(cm/ sec);g為重力加速度(cm/ sec2);ρ為流體密度(g/ cm3);ρs為顆粒密度(g/ cm3);μ為粘度(poise=g/ cm-s);d為顆粒直徑(cm)。 在大氣中物體因受重力影響而向地表降落,但又因空氣阻力作用而遲滯其下降速度,當此兩力平衡時物體將無法繼續加速而以一定速向下運動,此時之速度即為終端速度。
|
法向加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物體的曲線運動,如果我們令任一點切線方向之單位向量為et,法線方向之單位向量為en,其速度可以下式表示之:
v=vet 上式對時間微分後,即為該物體在該點之加速度,其表示式為: 上式中,ρ表該點之曲率半徑, 表速率對時間的變率;v2/p即為法線加速度。如一物體行圓周運動,其圓周半徑為R,則法線加速度亦稱向心加速度等於v2/R。 |
速度坡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流場中各點間之速度變化率(du/dy)。在水處理之膠凝系統,速度坡降(常以G表示)代表膠羽所受剪力之大小,因τ=μG,τ表剪力,μ為水之黏滯係數(viscosity)。一膠凝槽之G值可由單位體積、單位時間所消耗之能量及黏滯係數算出,其關係為G=(P/μV)1/2,P表單位時間所消耗之能量,V為體積。膠凝池之G值一般應大於20 sec-1,以促進膠羽之成長,但小於 75 sec-1,以避免破壞膠羽,適當之G值一般在30~60 sec-1之間。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