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78.11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人所遺留的陳跡。《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先民遺跡,來世之矩。」《紅樓夢》第二回:「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跡。」
2.心相知而跡相忘。《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寄通靈臺之下,遺跡江湖之上。」
3.比喻棄而不顧。《國語.楚語下》:「靈不顧於民,一國棄之,如遺跡焉。」
流風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代流傳下來的風尚舊跡。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也作「流風遺躅」。
費優姆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舊石器時代到普特列邁奧斯時代的文化遺跡,位在埃及開羅南方約九十公里的地方,多分布在與尼羅河連接的庇魯克特.喀倫湖為中心的低地區。出土的肖像非常著名,這些肖像畫是在木板上,以淡彩畫、蠟畫方法所繪製,作為陪葬用的假面具。被放置在木乃伊的面部及旁邊。其中被認為最重要的遺跡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器物。漸新世的化石保存非洲動植物的進化情形。
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跡論是心理學家對學習後遺忘原因的主張之一。遺跡論者認為,經過學習活動之後,在腦部會遺留下一些痕跡(trace);如果學習後經過一段時間不再練習,原來留下的痕跡,經過新陳代謝作用之後,就逐漸褪去,甚至消失,而形成遺忘。
  遺跡論對遺忘原因的解釋,符合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實。但這個理論常遭人批評的有兩點:第一,遺跡論認為記憶痕跡的存在與否和時間有關,但是很多經驗與實驗證實,長時的記憶未必就較近時的記憶容易遺忘;第二,腦部的遺跡只是一個假設性的推理,目前並沒有充分生理學上的證據。
城子崖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大陸地區山東省歷城縣龍山鎮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民國十七年發現,陸續出土不少陶器、石器、玉器,以黑陶最為著名。是中國最早發現的龍山文化遺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留下的、剩餘未盡的。[例]遺墨、遺跡、遺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印。如:「足跡」、「絕跡」、「匿跡」。
泛指一切事情發生後所留下的殘痕。如:「跡象」、「痕跡」。
叱吒風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叱咤風雲注音︰ㄔˋ ㄓㄚˋ ㄈㄥ ㄩㄣˊ漢語拼音︰chì zhà fēng yún釋義︰即「叱吒風雲」。見「叱吒風雲」條。 01.《晉書.卷一二五.乞伏熾磐載記》:「史臣曰:『……熾磐叱咤風雲,見機而動,牢籠俊傑,決勝多奇,故能命將掩澆河之酋,臨戎襲樂都之地,不盈數載,遂隆偽業。覽其遺跡,盜亦有道乎!』」(源) 02.清.沈起鳳《諧鐸.卷四.氣戒》:「然英雄按劍,叱咤風雲,名下揮毫,動搖五嶽,勿以迂叟為鑒,而竟作無氣男子也。」 參考詞語︰嘯吒風雲注音︰ㄒ|ㄠˋ ㄓㄚˋ ㄈㄥ ㄩㄣˊ漢語拼音︰xiào zhà fēng yún釋義︰猶「叱吒風雲」。見「叱吒風雲」條。 01.《陳書...
憑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著遺跡追念古人或舊事。如:「他站在山上,憑弔那座古廟。」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去樓空」這句成語顯現的是一種感慨、惋惜的情感,出自於唐.崔顥的〈黃鶴樓〉詩。此詩藉由古人乘鶴仙去的傳說,點出仙人黃鶴早已渺無蹤跡,一去不復返,只留天際的白雲,千載悠悠,表達出更深的失落情懷,將對世事茫茫的感慨表露無遺。後來「人去樓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空留遺跡,或對故人的思念。如《警世通言.卷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樂天吟。」用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個成語現在有另一種用法,形容畏罪潛逃,不知去向,大多是使用於社會事件的報導上,說明犯罪者因為畏罪而潛逃,不在原住屋裡。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