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29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非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詆毀聖人之道。《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金日磾》:「非聖誣法,大亂之殃。」
非聖賢,誰能無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指人難免會有缺失和過錯。如:「這點小錯,你就原諒他罷。所謂『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只要他知錯能改,又有何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對、詆毀。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孝經.五刑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列傳》:「夫小人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正,心惟忌賢,非聖明不能深察。」
繁文縟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盛世佐《儀禮集編.卷首上.綱領.通論制禮之本》:「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言禮則曰復、曰約;言教則曰一、曰不多,繁文縟節,非聖人語。」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小引〉:「今上御極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堯舜之世,雖困處菰蘆,然詠歌太平,無非聖朝佳話,間有稍關時事者,其涇渭自明。」
一籌莫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陛下欲盡為君之道,其要有三:事親、任賢、寬民,而其本莫先於講學。比年小人謀傾君子,為安靖和平之說以排之。故大臣當興治而以生事自疑,近臣當效忠而以忤1>旨擯棄2>,其極至於九重3>深拱4>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自非聖學日新,求賢如不及,何以作天下之才! 〔注解〕 (1) 忤:違逆、不順從。 (2) 擯棄:遺棄。擯,音ㄅ|ㄣˋ。 (3) 九重:指帝王。 (4) 深拱:無為而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受薰染、陶冶。《孟子.盡心下》:「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任末1>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2>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削荊為筆,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3>走肉耳!」河洛秘奧,非正典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注解〕 (1) 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繁人,生卒年不詳。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中道病故。 (2) 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