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3.55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餓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不到食物供應,飢餓而死。《三國演義》第七回:「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可餓死。」《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咱們要改行也嫌遲了,這不是活活的要餓死嗎?」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統觀念認為貧困餓死是小事,女子失去貞節才是大事。語本《二程全書.遺書二二下》程頤語。其後宋明理學家或本此語,宣揚貞節觀念,反對婦女改嫁。清.方苞〈巖鎮曹氏女婦貞烈傳序〉:「『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言,則村農市兒皆耳熟焉。」
2.比喻堅持氣節操守,寧死也不喪失原則。《明季北略.卷二一下.武氏僕》:「奴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聖駕崩,主人不奔喪哭臨,又取吉服,想見新君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望三思之。」
餓死鬼投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罵人饞嘴。如:「吃慢一點,別一付像餓死鬼投胎的樣子。」
飯後一杯茶,餓死醫藥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飯後喝茶有益健康。例:俗話講:飯後一杯茶,餓死醫藥儕。食飽飯,大家就共下泡茶來啉。(人說:飯後喝茶有益健康。吃飽飯,大家一起泡茶喝。)
朝朝三皮薑,餓死賣藥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天吃三塊薑,餓死賣藥的郎中。意指多食用薑,身體較不易生病。例:「朝朝三皮薑,餓死賣藥郎」,係講多食薑嫲正較毋會發病。(「每天三片薑,餓死賣藥郎」,是說多吃薑才比較不會生病。)
好囝毋免濟,濟囝餓死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小孩不必多,能孝順父母最重要。
多子餓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子女眾多,所得收入卻只夠扶養子女,自己很難維持生活。例:真係多子餓死爺,這隻月个錢畜細人就毋罅。(真是多子餓死爺,這個月的錢養小孩都不夠。)
2.子女眾多,卻全都不孝順。例:真係多子餓死爺,阿爸生日無半個細人轉來。(真是多子餓死爺,爸爸生日沒有半個小孩回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腹飢。與「飽」相對。《論語.季氏》:「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一:「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的結束。如:「死亡」、「視死如歸」、「死於非命」、「人死不能復生」。
形容至極的狀態。如:「痛死了!」、「醜死了!」、「氣死我了!」
不靈活的、固執不變通的。如:「死板」、「死腦筋」、「死方法」、「死規矩」、「死心眼」。
失去作用的,不能活動的。如:「死棋」、「死會」、「死殘」。
堅決的。如:「死守」、「死等」、「死戰」、「死不認帳」。
不通的。如:「死巷」、「死胡同」。
牢固、固定。如:「這椅子是釘死的。」
靜止不動的。如:「死水」。
罵人的話,有時可表示親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頭」、「死傢伙」。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醒世姻緣傳》第二四回:「若依了那世人的識見看將起來,這等守株待兔的,個個都不該餓死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