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4.3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亡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逃亡在外的人。《左傳.襄公十四年》:「亡者侮之,亂者取之。」
2.死亡的人。晉.陸機〈弔魏武帝文〉:「同乎盡者無餘,而得乎亡者無存。」
亡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奔出亡的人。如:「逃亡者已被緝拿歸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如:「死亡」、「傷亡」、「陣亡」、「家破人亡」。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
逃。如:「逃亡」、「流亡」、「亡命之徒」。
丟掉。如:「亡羊補牢」、「歧路亡羊」。
消滅。如:「滅亡」、「亡國」、「脣亡齒寒」。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舍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言談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敺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內無聊,而孝文之業衰矣!」 02.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九.征伐》:「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 參考詞語︰黷武窮兵注音︰ㄉㄨˊ ㄨˇ ㄑㄩㄥˊ ㄅ|ㄥ漢語拼音︰dú wǔ qióng bīng釋義︰即「窮兵黷武」。見「窮兵黷武」條。 01.《周書.卷六.武帝紀下》:「史臣曰:『……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營之志獲申,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者歟。」 02.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一一.漢文帝不用兵》:「予謂孝文之仁德如此,與武帝黷武窮兵為霄壤不侔矣。」 參考詞語︰玩兵黷武注音︰ㄨㄢˊ ㄅ|ㄥ ㄉㄨˊ ㄨˇ漢語拼音︰wán bīng dú wǔ釋義︰即「窮兵黷...
因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è qù shí釋義︰猶「因噎廢食」。見「因噎廢食」條。 01.唐.白居易 〈策林三.議兵〉:「見亡者之自敗,則思弭兵,是因一咽而欲去食也。」 參考詞語︰懲噎廢食注音︰ㄔㄥˊ |ㄝ ㄈㄟˋ ㄕˊ漢語拼音︰chéng yē fèi shí釋義︰猶「因噎廢食」。見「因噎廢食」條。 01.明.黃淳耀〈陸履長鄉兵議序〉:「懲有宋之獘,而謂此法必不可行,是懲噎而廢食也。」 參考詞語︰見噎廢食注音︰ㄐ|ㄢˋ |ㄝ ㄈㄟˋ ㄕˊ漢語拼音︰jiàn yē fèi shí釋義︰猶「因噎廢食」。見「因噎廢食」條。 01.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三.種植部.木本.茉莉》:「人皆畏凍而滴水不澆,是以枯死,此見噎...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被權臣田氏篡奪,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山東省一帶地方,後為秦國所滅。 (6) 存亡繼絕:使瀕臨滅亡者,繼續存在。見「存亡繼絕」。 (7) 英桀:才智優異出眾。桀,通「傑」。 (8) 累:囑託。 (9) 說:通「悅」,音ㄩㄝˋ。喜愛。 (10) 中閨:宮中小門。閨,上圓下方的小門。 (11) 重:音ㄔㄨㄥˊ,外加。 (12) 門下:門下食客。上文所云「門人」亦同此。 (13) 郢:春秋時楚國的都城,位於今湖北省江陵縣。 (14) 登徒:複姓。 (15) 疾:通「急」,迅速。〔參考資料〕 《左傳.桓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
朝令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5>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賦斂6>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梁)〔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注解〕 (1) 臧:音ㄘㄤˊ,「藏」的古字。收藏、隱藏。 (2) 繇役: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工作。繇,音|ㄠˊ,通「徭」,勞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衰敗、毀壞。《孟子.離婁上》:「其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