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53.15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伯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衛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伯兮,刺時也。」首章二句為:「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詞。多用於文言文。表示感嘆的語氣,相當於「啊」、「呀」。如:「歸去來兮」、「巧笑倩兮」、「大風起兮雲飛揚」、「力拔山兮氣蓋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父親的哥哥。如:「伯父」。
古代兄弟排行中最大的。如:「伯、仲、叔、季」。
尊稱年齡或輩分高的人。如:「老伯」、「世伯」。
古代封建制度裡,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三等。如春秋時的鄭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代詞:(1) 表示指示,相當於「之」、「彼」、「這裡」。[例]心不在焉 (2) 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哪裡」、「什麼」。[例]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詩經.衛風.伯兮》)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詩義折中.卷四.伯兮》:「觀〈伯兮〉之詩,一言『為王前驅』則義不旋踵。雖婦人、女子皆有同仇敵愾之心,所謂四國有王,於此見之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亮的樣子。《說文解字.木部》:「杲,明也。」《詩經.衛風.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主、作主。《詩經.衛風.伯兮》:「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漢.毛亨.傳:「適,主也。」
充耳不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箋識」。《詩經.邶風.旄丘》這篇詩是在抗議衛國君臣對避難來衛的黎國君民不理不睬。鄭玄對這裡「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說較為清楚,大意是說:「叔、伯這些衛國君臣,穿得很華麗,顯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氣勢,但是對於黎國君民呼救的聲音,卻裝作沒聽見。」「充耳」在此有兩層意思,它本來可以指冠冕垂於耳旁的玉飾,在此又可以指聲音進入了耳朵(,卻不聞不問)。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充耳不聞」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塞住耳朵,裝作沒聽見。亦用來形容拒絕或不願聽取別人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兵器名。古代一種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長一丈二尺,有稜無刃。《詩經.衛風.伯兮》:「伯也執殳,為王前驅。」《淮南子.齊俗》:「昔武王執戈秉鉞以伐紂勝殷,搢笏杖殳以臨朝。」
吾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我輩。《史記.卷二九.河渠書》:「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