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2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判決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院判決案件所作成的文書。含主文、事實、理由等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堤防潰壞。如:「決堤」、「崩決」、「潰決」、「黃河決口」。
競爭勝負。如:「決賽」、「決一死戰」。
拿定主意。如:「決定」、「決議」、「猶豫不決」。
處死。如:「處決」、「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決斷是非曲直。如:「判別」、「判斷」、「評判」、「裁判」。
司法機關對案件的裁決。如:「判刑」、「判案」、「判例」、「審判」。
明顯有所區別。如:「判然不同」、「判若兩人」。
競賽中,執行評判工作的人員。如:「裁判」。
古官名。如:「州判」、「判官」。
判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院以終結訴訟為目的,而就實體法或程序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所為具有拘束力之意思表示,因事件屬性之不同,可分為民事判決、行政判決與刑事判決。
一成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後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後,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後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行,不得赦免。因為一旦犯罪成立,刑罰就會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後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從不改變。
爰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問犯人考實的判詞。猶今定罪的判決書。《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張湯傳》:「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
送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法律上指法院依法定方式,將判決書及訴狀等親自交付或由郵政單位送至訴訟關係人。若不能交付時,會使其具有知悉機會的行為。
一成不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成不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決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審理,之後三公再將判決書呈交給君王。君王看了判決書之後,得依「因無知而犯罪」、「因過失而犯罪」、「因遺忘而犯罪」三種情形,酌量給予減刑,最後裁定刑罰。刑罰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輕微的小罪,也必須澈底執行,不得赦免。因為一旦犯罪成立,刑罰就會加在身上;一旦刑罰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變了。所以一個君子在裁定刑罰之前,必定會竭盡心力來審理案件。後來「一成不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從不改變。
最高法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全國最高級的審判機關,設於中央政府所在地。不服第一審及第二審的訴訟案件,可於二十日內上訴該院判決。地位性質相同於舊時的大理院。[例]王先生日前收到臺灣高等法院的民事判決書,由於不服該判決,依法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以求發回更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