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21236 收藏人次:3974409
1.結實、堅硬。如:「牢」、「穩」、「堅」。《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虛名復何益?」
2.堅定、確定。《韓非子.五蠹》:「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使民知之。」
1.安定。如:「鞏國防」。《國語.魯語上》:「晉始伯而欲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項王意?」
2.禁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諸國通問之詔也。」
1.堅決、堅持、極力。如:「守」。《書經.大禹謨》:「禹拜稽首辭。」《老殘遊記》第四回:「那人再三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
2.原來、一向。如:「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知王之不忍也。」
3.當然、誠然。唐.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不可華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大》:「諂者可誅,謬者亦可恨也。」
4.姑且、暫且。《老子》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張之;將欲若之,必強之。」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來。
擇善     
瀏覽人次:53293 收藏人次:1592397
語本《禮記.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執之者也。」指選擇好的、正確的事去做,且堅持不變。如:「他為人剛正,擇善執。」
若金湯     
瀏覽人次:14897 收藏人次:969585
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參見「金城湯池」條。
    
瀏覽人次:14596 收藏人次:2039741
1.本來就如此。《楚辭.屈原.離騷》:「鷙鳥而不群兮,自前世而然。」
2.雖然。《紅樓夢》第五一回:「你們然不敢抱怨,未免想著我只顧疼這些小孫子孫女兒們。」《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外國人呢,然得罪不得,實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該據理力爭。」
3.本有的形態。《莊子.養生主》:「批大卻,導大窾,因其然。」
根深蒂     
瀏覽人次:14473 收藏人次:649612
比喻根基堅,不可動搖。參見「深根柢」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親戚滿朝,黨羽四布,方能夠根深蒂。」
    
瀏覽人次:12134 收藏人次:282299
1.堅守不違背。《禮記.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執之者也。」《漢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谷永》:「無使素餐之吏久尸厚祿,以次貫行,執無違。」
2.堅持己見,不肯變通。《紅樓夢》第七八回:「你太執了,正經再搬進來的為是,休為沒要緊的事反疏遠了親戚。」《文明小史》第三六回:「你們恁樣執,我也沒法,只得告辭了。」
    
瀏覽人次:11950 收藏人次:1771851
1.加強力量使其更加堅、牢靠。如:「鞏基礎」、「鞏國防」。
2.堅強不易動搖。如:「周密的人事部署,使他的地位更加鞏。」
根深柢     
瀏覽人次:8742 收藏人次:265574
根柢長得深且穩。比喻基礎堅實,牢不可拔。參見「深根柢」條。宋.司馬光〈上龐副樞論貝州事宜書〉:「雖國家恩德在民,淪於骨髓,根深柢,萬無所慮。」
執己見     
瀏覽人次:6069 收藏人次:127350
堅持己見,不肯變通。《宋史.卷四○八.陳宓傳》:「執己見,頓失人心。」
    
瀏覽人次:5561 收藏人次:111934
  個體在學習歷程中,受過去的知識與經驗的影響,造成習得的行為不能依實際情況的需要而調整,行為缺乏彈性的一種現象,稱為「著」。在認知材料上,有功能著(functional fixedness)的現象,是指受試者在解題歷程中著於先前定的解題方式,在新情境中不能有效的運用更好的方法來解題,甚至無法順利解出答案來的一種現象。在人格發展上,心理分析學派的創始者佛洛依德(S. Freud)認為在自我的發展過程中,情緒反應的學習有時會發生著的現象。在某些情形下,個體因一再的遭遇同樣的挫折,所以可能學到一種一成不變的反應方式,即使以後情況改變,個體的反應方式已經刻板化了。佛洛依德認為人格特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