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0.58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天的聽聞。《書經.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四.槐西雜志四》:「事關殊死,亦待奏請而後刑,由社公輾轉上聞,稍稽時日乎!然匹婦一哭,遽達天聽,亦足見孝弟之通神明矣。」
2.借指天子的聽聞。《晉書.卷三三.列傳.石苞》:「幸賴陛下天聽四達,靈鑒昭遠,存先父勛德之重,察臣等勉勵之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次日這樁事,早報與上司知道。少不得動了一本,不上半月已到汴京,奏章早達天聽。」
天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道,遵從天命。《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太君代天司命,君命即是天命。天命所在,便是條意外的岔路,順天聽命,安知非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耳朵收受聲音。如:「聽力」、「聽覺」、「傾聽」、「聽音樂」。
探問消息。如:「打聽」。
順從、服從。如:「聽從」、「聽話」、「言聽計從」。
等候。如:「靜聽消息」、「聽候指示」。
任由、任憑。如:「聽任」、「聽憑」、「聽天由命」、「聽其自然」。
治理、處理。如:「垂簾聽政」。
裁決、裁斷。如:「聽獄」、「聽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指宇宙萬物的主宰。有時指大自然、有時指命運、有時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書經.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怙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蕩寇志》第四九回:「本縣初臨此地,不忍不教而誅,爾可傳諭宋江,即日前來投到。那時本縣或可轉乞上憲,代達天聽,從寬議罪。若再怙惡不悛,哈哈,盧俊義,盧俊義,恐你悔之不及了!」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的形象,因此雷公自然而然的為此代表形象。 與「驚蟄」有關的俗諺1.「驚蟄聞雷米似泥」:如果在驚蟄當天聽聞雷聲是為好兆,在節氣日到之前則反之,今年節氣無誤的話,表是今年將是豐收年。2.「未驚蟄先打雷,會有四九日烏」:如果在驚蟄前即開始雷聲隆隆,表示今年將是多雨年,傳統言傳是會連下四十九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驚蟄英文關鍵字:insects waken 參考文獻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 P.13註2 :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 P.5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封神演義》第五三回:「依吾愚見,不若速回兵馬,轉達天聽,言姬周並未有不臣之心,各安邊境,真是美事。若是執迷不悟,恐蹈聞太師之轍,那時噬臍何及!」
扣槃捫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看的見的人請教太陽是什麼形狀。有告訴他:「太陽的形狀就像銅槃。」盲人敲打銅槃而知到了它的聲音。有一天聽到鐘聲,就把它當成太陽了。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光芒就像蠟燭。」盲人觸摸蠟燭而知道了它的形狀。有一天摸到了籥管,就把它當成了太陽。 相似詞盲人摸象、管中窺豹、井中觀天 相反詞真知灼見、洞若觀火、明察秋毫 例句學生在上課時若有不懂就要勇於發問,以免有扣槃捫燭的錯誤。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動叛亂,奪取政權,將惠王驅逐,改立子頹為王。惠王逃到鄭國,鄭厲王打算從中調停,但聽說子頹和大臣們每天聽歌觀舞、尋歡作樂,便對虢叔說:「我聽說表達哀樂不看時機,必會遭致災禍,子頹在國家動亂時還那樣日夜笙歌,簡直是『樂禍』。連刑官在執行死刑時,君王都不應設宴享樂,更何況是他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之時。眼前大禍臨頭還不知憂慮,這種人能接受他嗎?」於是決定轉而支持周惠王。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幸災樂禍」,用來指對於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為樂。
因勢利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因勢順導注音︰|ㄣ ㄕˋ ㄕㄨㄣˋ ㄉㄠˇ漢語拼音︰yīn shì shùn dǎo釋義︰猶「因勢利導」。見「因勢利導」條。 01.宋.陳亮〈與韓子師侍郎〉書:「邦民非難治,又見賢使君嚴明如此,皆已存不犯有司之念。因勢順導,殆如反掌,不出一月,政平訟息,必將有以自達於天聽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