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23.47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妖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異而害人的精怪。《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久之,宮中數有妖怪,王以問遂,遂以為有大憂,宮室將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這些妖怪叫老人家做『洞主』,逼我成親。」
妖怪藥局大拍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簡介伊藤充子  1962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東京外語大學北印度語系畢業。以已故的日本兒童文學家安房直子為師,為矢崎節夫主導的「貝殼」同人團體成員。曾獲日產童話與繪本獎的優秀獎,更以《妖怪藥局大拍賣》榮獲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的JR獎。繪者簡介伊津野果地  1971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東京外語大學義語系畢業。曾入選2006年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插畫展。除了從事立體和平面作品的創作,在繪本和插畫界也非常活躍。譯者簡介周姚萍 小說家、童書作家、翻譯家。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優良圖書推薦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獎、幼獅青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神話傳說中的妖魔之類。如:「鬼怪」、「妖怪」。《文選.班彪.王命論》:「震電晦冥,有龍蛇之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怪異反常、會傷害人的事物。[例]妖孽、妖怪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生拉硬拽,生搬硬套,郢書燕說,牽強附會,強作解人反義:言之有理,言之鑿鑿,實事求是辨似: 「穿鑿附會」及「牽強附會」都有勉強解釋的意思。 「穿鑿附會」側重於將不合理的事強加解釋;「牽強附會」側重於將不相干的事強加湊合。 穿鑿附會 牽強附會 辨似例句 ○ ㄨ 這個傳聞的主人翁本是個正常人,只因行事較為隱祕,竟被~為吃人的妖怪。 ㄨ ○ 這明明就是兩件事,你怎麼可以~地混為一談呢?
五花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中,敘述有一個叫張熙伯的人,他喜歡研究陰陽五行,常讀一些記載神怪傳記的書。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一個妖怪,它可以化為人身,又能變出酒菜和錢財來,還能談人禍福,而且極為靈驗。一年多後,有一個道士路過,他告訴熙伯說:「如果是外來的妖怪,還好驅除;如果是內心發出的邪怪,就很難驅除了。但是還是有方法,把妖怪移到城隍廟,它就會自己離開了。」到了晚上妖怪跟熙伯說,三天後,它就會離開,說完帶了些東西就走了。過了幾天它回來跟熙伯說:「大江以北,戰火四起,我沒有齊全的準備,所以回來準備一些東西,怕會吵到您的生活起居,真是不好意思!」然後就找製造甲冑、箭的工匠,製作干戈器械,用了幾天時間才完成。它集結了數百人,穿...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雷鳴」用來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亦用來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宋朝黃庭堅〈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詩三首之三:「經術貂蟬續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鳴。」正以「瓦釜雷鳴」比喻文章之拙劣與風行。
打草驚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西遊記》第六七回:「行者見了笑道:『妖怪走了,你還撲甚的了?』八戒道:『老豬在此打草驚蛇哩!』」
心灰意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出處2 二、語譯3 三、故事內容4 四、相似相反詞5 五、例句 一、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聽我說,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 二、語譯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三、故事內容   在去西天取經途中,唐僧不識妖怪紅孩兒變化,不聽孫悟空再三勸阻,非要搭救。紅孩兒乘機使神通壓住孫悟空,弄起一陣旋風,走石揚沙,攝了唐僧,去得無蹤無影。等行者甩去重負,風已經停了。只見白龍馬戰兢兢嘶叫,行李丟在路下,八戒伏在崖下呻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喚。行者忙上前扯住二人問道:「師父呢?」八戒說:「好大...
黃鐘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