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61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表示意見。《詩經.小雅.小旻》:「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文明小史》第一○回:「只聽得教士首先發言,對本府說道……。」
發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表意見的權利。如:「在民主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由的發言權。」
發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某機關或團體對外發表新聞或言論的人。
發言遣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用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
發言發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些不三不四的話。《水滸傳》第三○回:「那兩個公人那裡肯進酒店裡去,便發言發語道:『武松這廝,他是個賊漢!不爭我們吃你的酒食,明日官府上,須惹口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表達。[例]發言、發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擔任諫議大夫,主司規諫天子的職務。他學問很好,飽讀詩書,卻不常發言。當時與他同朝為官的韓愈看不過去,認為以他的學識,應該多給予皇帝意見,作好諫官的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許、頌揚。漢.王充《論衡.自紀》:「文德不豐,非吾所臧。」《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試探、設法。《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子夏既過方進,揣知其指,不敢發言。」《三國志.卷四○.蜀書.魏延傳》:「亮適卒,祕不發喪,儀令褘往揣延意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