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93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禁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止、約束。《三國志.卷五三.吳書.薛綜傳》:「交阯糜泠、九真都龐二縣,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為俗,長吏恣聽,不能禁制。」《新唐書.卷二○八.宦者傳下.田令孜傳》:「由是益自肆,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斷。」
禁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為英美法之概念,泛指經由法院的裁決,強制訴訟當事人的一方須做某些事,或禁止、限制某些行為的強制命令。
禁制原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障權利(entitlements)的方式之一(另外兩種方式請參考財產原則-property-rules以及責任原則-liability rules),政府採取禁止轉讓權利的方法,來保障當事人的權利。亦即不論權利的持有人是否同意,權利均不得經事前的自行協議與事後的客觀賠償而侵犯或轉讓。例如政府當局禁止人體器官的買賣、毒品的買賣轉讓等,便是依禁制原則來保障當事人的權利。
  在環境問題上,許多毒性化學物質(如多氯聯苯、可氯丹、地特靈、DDT等),在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中,均已公告禁止其製造、輸入、販賣、使用或限制使用。而隨著許多野生動物的瀕臨絕種,犀牛角、虎骨等產品也受到禁制原則的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止。如:「禁令」、「禁書」、「禁止」、「禁菸」、「禁倒垃圾」。
拘押、扣押。如:「拘禁」、「禁閉」、「監禁」。
有所顧忌的事。如:「時禁」、「入國問禁」、「百無禁忌」。
含有限制性的規定或法令。如:「門禁」、「酒禁」。
古時稱天子居住的地方。如:「禁宮」、「禁軍」、「禁衛」、「紫禁城」。
承擔、受得住。如:「禁得起」、「禁不住」、「弱不禁風」、「她禁不起風吹日晒。」
指東西的耐用程度。如:「這雙鞋真禁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矩、法度。如:「制度」、「法制」、「兵制」、「中央集權制」。
式樣規範化的。如:「制服」、「制式手槍」。
制定、規劃。如:「制作」、「因地制宜」。
限定、管束。如:「制止」、「管制」、「壓制」、「限制」。
指父母親的喪事。如:「守制」、「嚴制」、「慈制」。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注意的是,扣除增強物應考慮當事人是否付得起的數量,若當事人一貧如洗,則罰重款會有困難。遠離增強物(禁制法)遠離增強物是調整環境,移走引人作怪的刺激。老子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例如:菸毒勒戒所,就是使吸菸毒者避開誘惑,而戒除菸毒之癮。又如:學生上課搗蛋,老師將其移開鄰座,使調皮學生沒有任何接應,缺乏任何增強。然而使用禁制法應小心,以免誤用。學生上課搗蛋,若老師令其罰站教室後,正合該生心意,視野擴大,無法制止其作怪,若再令其罰站走廊,更是逍遙自...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復見天日注音︰ㄈㄨˋ ㄐ|ㄢˋ ㄊ|ㄢ ㄖˋ漢語拼音︰fù jiàn tiān rì釋義︰猶「重見天日」。見「重見天日」條。 01.《資治通鑑.卷二○八.唐紀二四.中宗神龍元年》:「上嘗與后私誓曰:『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02.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一齣》:「我楊繼盛倘有復見天日之時呵,到朝廷當保奏。」 參考詞語︰重睹天日注音︰ㄔㄨㄥˊ ㄉㄨˇ ㄊ|ㄢ ㄖˋ漢語拼音︰chóng dǔ tiān rì釋義︰猶「重見天日」。見「重見天日」條。 01.宋.文天祥〈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02.《聊齋志異...
羅漢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4 參考書目 背景清領臺灣初期,因清廷認為治理臺灣耗損國庫且費人力卻又希望社會安定,因此對臺灣多採禁制、隔離政策,限制渡臺便是其中之一。當時依規定渡海來臺者不得攜眷,婦女亦不適合冒險偷渡,因此臺灣島上的男女比例變得更為懸殊,女性身價高漲,找不到結婚對象的男性越來越多。在單身男性中,經濟狀況較差的男性可能淪為遊民,又因為沒有家室牽掛,容易滋事逞勇,造成許多社會治安的問題,如械鬥、賭博等。(註2) 相關諺語「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紅柿上市,羅漢腳仔目屎滴」每到秋天柿子成熟時,這些無親無產的羅漢腳,就會因悲涼身世而...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之如海上荒島,未曾積極規劃治理台灣,而是在防範台灣,統制台灣。2、對台政策:對在台的閩、粵漢人採取禁制政策,對原住民實施隔離、禁止與漢人往來的政策,視之為化外之民,長期以來並無對人民、土地行使管轄主權的觀念,當原住民涉及外交事務談判時,清廷屢屢應對失措。 二、日本政府明治維新後的野心1867年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被迫上表「大政奉還」,結束江戶時代。隨後的明治維新過程中,大量武士(士族)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於是西鄉隆盛等人提出「征韓論」,主張以海外擴張來解決內政問題。但征討朝鮮半島在外交上困難較大,未獲得日本內閣多數閣...
開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取消不必要的禁制,任人自由活動。如:「開放參觀」、「開放言論自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