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蛻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肢動物和部分爬蟲類,在生長的過程中,將原有的外骨骼脫落,另由表皮分泌新骨骼的現象。主要受激素調節,可使形體不斷變大,而其次數則隨種類及個體生理狀態而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脫去、掉落。如:「蛻皮」。《淮南子.說林》:「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三國魏.曹植〈神龜賦〉:「蛇折鱗于平皋,龍蛻骨于深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膚」、「表皮」、「樹皮」、「獸皮」。
泛指如皮般薄片狀的物體。如:「膠皮」、「鐵皮」、「豆腐皮」。
皮革製成的。如:「皮鞋」、「皮箱」、「皮包」、「皮帶」。
脾氣頑劣不聽話。如:「頑皮」、「這小孩好皮!」、「你別再皮了!」
物體的表面。如:「皮相」、「書皮」、「封皮」。
有彈性的。如:「皮球」、「皮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薄翅蟬(長約3公分)、草蟬等。(註1)3. 蟬的若蟲和成蟲很像,都是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但也都經過蛻皮、羽化的過程。蟬的一生包含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註2) 蟬蜕蟬蜕的形狀因種類而異,雖然蟬蜕是沒有生命的物質,但採集時還是要小心,必須交蟬蜕用柔軟的紙張包好,或個別收在小塑膠管中。因為在以後鑑定蟬種時,觸角的粗細(觸角通常由7或8節所組成,各節間長度的比例會是鑑定上重要的依據)、長毛的情形,都是其鑑定的依據,所以欠缺觸角的蟬蜕就會失去牠在學術上的利用價值。(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蟬英文關鍵字: cicada 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鱗翅目蠶蛾科和天蠶科昆蟲的通稱。能吐絲,以環節蠕動,胸腹及尾有六對腳,食桑葉。自幼蟲成長,必蛻皮數次,每次三、四日,經三、四次後,作繭變蛹,化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鱗目蛇亞目爬行動物的總稱。約二千七百種,臺灣約產五十八種。體圓長,無四肢,有鱗,口大,舌細長而分叉,體色不一,有蛻皮現象。卵生或卵胎生,分有毒跟無毒二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昆蟲因蛻皮或入冬後藏伏不動不食。如:「蠶眠」、「冬眠」。
蜉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蜉蝣(mayflies)1.1 四節蜉蝣1.2 班蜉蝣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2 相關教學資源 蜉蝣(mayflies)是最古老且最原始唯一長出翅膀後還會蛻皮的昆蟲。蜉蝣的身體柔軟,腿細長,有兩對很大、能向後折的三角形前翅,後翅小甚至看不見,不過當蜉蝣休息時,翅膀卻舉在身上,貼在一起。特別的是當蜉蝣在休息時,翅膀卻能舉在身上,貼在一起。蜉蝣主要生活在小溪、河流、池塘和湖泊附近,一些種類也生活在鹹水附近。蜉蝣通常都在黎明或傍晚成群交配。雌性蜉蝣把腹部浸在水中產卵,每次產下約五百到三千枚卵。生命史為不完全變態。...
蜻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水中的蚤類為食物,偶爾也會捕食小魚。當幼蟲不斷長大後,就必須把舊的衣服脫掉換上新的衣服,我們稱之為蛻皮,一般幼蟲大概會在水中蛻去10-15次的皮。等到幼蟲蛻皮完成後,幼蟲會爬出水面,此時牠的背部就會裂出一條縫,而蜻蜓就會慢慢在縫中脫離,並且留在原地,等潮濕的翅膀便乾後,就會奮力地往天空飛去囉。(註1) 退化的足蜻蜓的3對角都很細弱,因為牠們主要是靠飛行來進行一切活動,腿和腳的功能已經逐漸退化,不能走了。但其實蜻蜓的腳還是有功能的,牠們腳上都還有鋒...
蠼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餵養幼蟲,但等到這些幼蟲長大後,就必須趕緊離巢而去,因為雌蠼螋將視長大後的幼蟲為獵物之一。蠼螋大約需蛻皮五次才會長成為成蟲,每一次蛻皮後,體型就會增大一點,觸角節數也會增多,然後外型就會越來越像成蟲。(註2) 美洲蠼螋美洲蠼螋沒有後翅,有些種類甚至也沒有革質的前短翅,觸角更是少於二十節,腹部的尾鉗通常都很短,而且雄美洲蠼螋身上的尾鉗大多是不對稱的。主要分布遍及全世界,尤其是較溫暖的地區。(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蠼螋英文關鍵字: earwig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