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免應得的刑罰。如:「大」、「特」、「十惡不」。《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聖朝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
姓。如明代有敬。
十惡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自於法制史名詞「十惡」的一種生活用語,指唐律中規定凡犯十惡者,不適用八議等減刑規定,而且遇到大也不能免(常所不原),亦即「十惡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除罪犯應得的刑罰。《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三國演義》第二回:「劉虞表奏劉備大功,朝廷免鞭督郵之罪。」
罪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罪行惡大,不可免。如:「這名殺人狂手段狠毒,且落網後毫無悔意,真是罪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對於已經判刑確定的某些特定犯罪人,國家元首依法特別予以免除其刑之執行,其情節特殊者,得以其罪刑之宣告為無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除刑罪。《三國演義》第一三回:「三處軍聞天子罪賜官,如何不來?」《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罪之說,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遇有特別情況時,由元首發布命令,免若干罪犯,或予以減刑。《三國演義》第八○回:「丕即傳旨,大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寬恕。《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自知悔罪,職貢相繼,乞從宥。」《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脅從,盡皆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家在喪禮中請道士做法事的時候,道士手裡拿著紙馬紙人,在法壇四周來回遊走,是一種為死者超渡的儀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除刑罰的文書。唐.白居易〈何處難忘酒〉詩七首之七:「書逢驛騎,賀客出都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達生辭了母親,又到書堂中去了,吳氏只當接得九重天上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