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綹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ǔ
解釋:
  1. 絲縷編成的繩線。
  2. 量詞。計算絲、線、髮、鬚等的單位。
    【例】三綹絲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ǔ
解釋:
[名]
1.絲縷編成的線,主要用來繫東西。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2.量詞。計算絲、線、髮、鬚等的單位。如:「三綹絲線」。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二折:「兀那街市上一個婆婆,手裡拿著一綹兒頭髮,不知是賣的?不知是買的?」
[動]
輕拂。《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下巴頦兒底下,又沒甚麼,可儘著申三個指頭,在那裡綹鬍子似的不住手的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iú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量] ] 束。計算線的單位。
同義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