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義兵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yì bī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ì bīng
解釋:
1.仗義興起,除暴救民的兵。《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三國演義》第五回:「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也作「義軍」。
2.泛稱自備器械,不支領官俸,團結自衛的義務兵。南宋初最盛。《宋史.卷一九○.兵志四》:「河北東、陝西有義勇,麟州有義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義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似詞 義軍、義師 相反詞 王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